第64章 大姐的悔悟(07)(第3/3页)

大部分时间还是都住在龙泉山庄,小楠楠在对面读书。

房价翻了一番,许媛媛赚翻了。

如今,她都是晚上直播。

每晚直播四个小时,从七点到十一点。

她的茶叶,果酒,是直播间的传奇商品。点心也是直播间特别受欢迎的商品。

只是现在做点心的工作,都是一家人一起完成。

兄妹俩加上郑心怡还有女婿谭晓东都被她培养成厨房高手。

时不时的谭晓东夫妻都会来小住几天。

结婚一年的新婚夫妻,结束了二人世界,有了小宝宝,肚子里揣着,几个月后才能生。

许媛媛给闺女送去了不少补品,还让女婿监督闺女每天晚上吃饭以后再小区散散步。

儿媳也怀上了二胎,月份还浅。

最近她是忙的不可开交,小孙子楠楠的劫已过。

家里忙的不可开交,许媛媛让读大学放暑假的侄子(老四的孩子)前来帮忙,给他开工资,小伙子不错,不是那种中二少年。

做事细心,不需要她一遍又一遍的交代。

小伙子对直播这行业也挺感兴趣的,别误会他自己不直播,但喜欢与各种商家打交道,能学到东西。

许媛媛忙碌的很,时不时的还参与一些公益节目,帮一些各种农副产品滞销的农村直播卖货。

她会提前确认货物的数量,检查质量。包括卖相都是要检查的仔仔细细,不能因为你穷就能搞名堂,伤害消费者助农的一片善心。

说实话,拿着钱,人家消费者不愁买不到自己想买的农副产品。

为什么要买你们的,肯定是存了一份善心在里面。甚至有的消费者可买可不买,人家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喜欢吃,愿意买也是想帮助农民。

既然是有善念,有善心在里面,那农户们也得珍惜别人的善念,不能以次充好。

这是许媛媛每一次助农时都要宣传的。

也许是她一直如此宣传,也如此做,她所助农的任何农副产品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质量问题。

而且她在抓质量的时候,也不要求农户家的农副产品降价甩卖,适当的优惠一点点是可以的,太多就不好。

越是农副产品,越不搞甩卖,这是她的坚持。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不是一句空话。

也因为她坚持不搞其他直播的那种大降价甩卖,任何产品都是要求质量,质量,质量 。她的口碑越来越好。

国家扶贫办与国视联合打造一档扶贫节目,就主动找上了她。

还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合同。

节目一作就是多年,扶贫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不是各地突击搞几年暂时摆脱贫困就成。

每年都有因为各种原因返贫的人家。

许媛媛的后半生 ,在挣钱与扶贫中度过。

她的后半生,有意义又精彩。走遍了全国各地,领略了山河壮丽。

有名有利有益于人民,做到了伟人说的,脱离了低级趣味,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她不偏不倚,所有的财产在多年前就说了平分给一双儿女,到最后她做到了,一半的财产平分给了一双儿女,一半的财产捐献给了一个扶贫项目。

重生的农女

“喔喔喔……”一座泥巴墙茅草顶的大院里,早起的鸡公,称职的打鸣报时。

没多久,窸窸窣窣的传来有人走动的声音。

有人起床了。

一间昏暗的屋内,土炕上躺着的某人头疼难忍。

一连串的记忆涌入脑海,可能涌入的记忆太急,太多,炕上的人脸色煞白,没有一丝血色。

很快有人来拍门,“媛儿,醒了没有?”

揉揉还有些疼的脑袋,许媛媛支起上半身,望了一眼外边儿,小声答道,“醒了。”

吱呀一声,门被打开,艰难起身的许媛媛下炕打开门,然后退步几步,又上炕躺下,还难受。

进来的老太太,看面相应该有六十往上,满脸的皱纹,黑黄的肌肤,昔日的大眼睛耷拉着,有点丧,鼻翼两边下方深深的八字纹,尖瘦的下巴没有半两肉,看着有些尖酸刻薄。

瘦瘦的身躯,大约一米五六左右,看着八十斤左右。

伸手摸摸许媛媛的额头,“还是有些烫,我去给你熬碗姜茶,喝点姜茶,发发汗,被子盖着出身汗,再看看好不好些?”

“嗯,我想再睡会儿。”

“睡吧,睡吧,门我给你关着。”

“别,敞着吧,透透气。”许媛媛的声音嘶哑。

老太太对着外边喊,也不管各房起来没有,他们是否被自己惊扰。

“今儿谁轮值,端来一热水,别一个个的还躺尸不起来……”早上的练嗓子又开始。

各房没起床的捂住耳朵,用脚踢俩脚,然后慢腾腾的起床。

床上的许媛媛见老太太走了,闭上眼睛,整理脑海中纷杂的记忆。

原主杜媛媛十五岁,五岁那年大旱,为了活命她被卖进府城的大官家做丫鬟。父母不是想卖她为家里,是为了她能活下去。

从什么都不是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小丫鬟到大奶奶身边的贴身丫鬟,前段时间,府中的三老爷看中她,想纳她为妾。

她不愿意,大户人家的后宅是个什么模样,她了解,打死都不愿意。

为此求了大奶奶帮她,离开陶府才是唯一的选择。

自赎自身,带着多年积攒的银子,还有主子们的赏赐,大奶奶仁善,念着她侍候的尽心,并没有收她的赎身银子。

发还卖身契,还在她走的时候赐了她一套头面,几匹布匹,以及五十两银子。

她回到离开了十年的老家,家里的兄长们全部成亲有了小家,父母也老了。

回来的那天下雨,淋湿了,染上了风寒,不过还好不严重。

今儿是回家的第四天。

记忆中原主,回来以后,年龄刚好,父母帮忙张罗婚事,原本给张罗了一户不错的人家,可也就是因为不错。

大伯母也替娘家侄女看中了那户人家,成天的跑原主家,对着原主不停的说些似是而非的坏话,说那家的儿子多么多么的不好,家里条件虽然还不错,但父母难缠,哥嫂不好相处等等。

总之说了好多的坏话,原主被大伯母的妖风吹久了,也觉得那人不咋滴,反而被大伯母忽悠嫁去了一家只要寡母与儿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