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第2/2页)

“那你还坚持如此?姜瑜在朝中二十年,势力根深蒂固,他若不除,对我们日后的计划是个阻碍。”

帝梓元抬首,道:“铭西,姜瑜对我而言重要不过苑琴,我比谁都清楚,将来苑琴能帮我的,将远远超过现在我能赐予她的。”

洛铭西怔住,继而明了,感慨道:“我明白了。”

他以前不明白为何帝盛天会选择帝梓元,如今一步步走来,才算看得透彻。

能利落放弃最好的机会铲除嘉宁帝的臂膀,或许看上去既愚蠢又过于重感情,但其实恰恰相反。

他们或许只能看五十步,而帝梓元计划所有事,都是从一百步开始的。

见洛铭西神情微动,帝梓元问:“怎么,你还有事要说?”

洛铭西回过神,颔首,“这几日我查相府时,发现一件事很奇怪。”

“何事?”

“相府的密探在查温朔入东宫前的过往,姜瑜是个沉稳的人,这次行事虽隐秘,却很急躁。”

“温朔?”帝梓元挑了挑眉,“秦府的案子一直是温朔在推动,但温朔一直在东宫长大,无亲无故,难以威胁,他应该是想查出温朔的亲眷,看能不能受他所制,这也算正常。你让人暗中阻拦一下,别让左相得逞就是。”

以左相的性子,将相府所有势力全部调动,只是为了抓住温朔的把柄,好像有些反常。但梓元的猜测也属情理之中,洛铭西点头,瞥见她眼角的沉郁和疲惫,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算了,还是等秦家的案子落定后再仔细查这件事吧。

“今晚明王府有喜事,你可会去?”

“去,明王在帝家之事上并无偏颇太后,这件事我还承了他的情,自然要去。你先行一步,我去寻些父亲收藏的书册,拾掇两本作为贺礼。”

此时已日落西山,帝梓元瞅着天色也不早了,朝洛铭西摆摆手出了书阁,朝侯府深处而去。

帝梓元渐行渐远,洛铭西叹了口气,神色微黯。近日京城里关于韩烨和北秦公主的传言满天飞,梓元面上瞧着没事,但只要真正熟悉她的人,都会察觉她的笑容浅了不少。今晚的喜宴,若是韩烨也会出席,以梓元的性子,不定会出什么事。

靖安侯府是京城里除了皇宫外最大的宅邸,耗一年之功建成,数月前修葺时,帝梓元下令只将前半座宅邸修葺一新,然后将帝永宁和帝家族人早年居住的后府院落及书阁只是清扫了一遍,然后全都封了起来,未做任何改变。

她踩着木屐一路行到归元阁,望着古旧的书阁,沉默凝神。父亲当年的书阁便是这座归元阁,这座书阁的名字还是她在韩烨的奚落下想出来的……

韩烨……这几日不经意想起这个名字的次数好像多了起来,帝梓元敛眉,摇了摇头,然后推开门走了进去。

归元阁内有股陈旧的气息,能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十年前一般。就因为如此,帝梓元不常来后宅,回忆得久了,心会柔软,她要走的路还很长,还不到要靠回忆来过日子的时候。

帝梓元知晓她父亲素来喜好收藏些莫名其妙的杂书,归元阁里的藏书怕是不比皇宫内阁里的少。她径直行到最里头陈书的架子前,托着下巴琢磨哪本适合那个一只脚踩进了棺材的老亲王。

算了,赠他一本民间大厨钻研的菜谱,养养生也不错。帝梓元眉毛一挑,从架子里抽出一本《北派佛跳墙》,她随手翻了翻,瞅见一封薄薄的信笺被夹在书里。

会藏在这本书里,应该是父亲的信笺。哎,反正亡故的人也没啥隐私可言,还不如满足她的好奇心。帝梓元麻利地打开,在看到内容的时候怔了怔,神色微变,她凝着神看完,却在合上信的瞬间收住了手,猛地重新展开。

其实这封信很普通,不过是一个人对那个温暾又少根筋的前任靖安侯絮絮叨叨地念了些近日景况,倒倒苦水罢了。若不是送来这封信的人身份有些不一般,否则这只是一封友人之间尚显亲密的书信。

帝梓元沉着眼,望着信笺最后头盖着的天子印玺,嘴角勾起,竟有微微悲凉之意。

十年前的帝北城,父亲在宗祠前自尽时,猜出他如此相信的挚友、一心效忠的国君才是那个把他推进万劫不复之地、一手毁灭帝家的人时,是不是就和她现在的心境一样。

父亲,是你冥冥中不得安息吗?所以才会在我以为帝家已经沉冤昭雪的时候告诉我……我寻出的根本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