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2/2页)

任安乐立在一旁,颇为诧异。想不到这个传闻中两面三刀、左右逢迎的沐天知府竟然生了一副温厚的面相。见他此时自惭自愧的模样,实难想象沐天府中令人发指之事尽出自此人之手。

“哪里,钟大人乃一方父母官,公务繁重,是孤未及告知。”韩烨笑道,一改平时冷淡的神色,对钟礼文十分和悦。

钟礼文着实一愣,琢磨了一晚上的话对着面前这个言笑晏晏的太子爷都哽在了喉咙里,受宠若惊道:“客栈简陋,下官为殿下准备了一间别苑……”

“不用了,钟大人,此处甚好,沐天府水灾严重,无须再为孤耗费。”

“殿下说得是,不知朝廷赈灾银何时能到?”见韩烨眯起了眼,钟礼文忙解释,“殿下也知城郊百姓饱受天灾,臣只是一介知府,即便是倾尽全力,也只是杯水车薪。”

韩烨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问:“钟大人,百姓遇灾,粮仓里的粮食呢?”

不想太子问得如此直接,钟礼文一凛,垂首回道:“殿下不知,沐天府时有饥荒,粮仓里的粮食早就赈济给百姓了,所剩无几,若殿下不信,下官可开仓让殿下……”

“钟大人言重了,孤自然是信大人的。”韩烨搁下茶杯,清脆的碰击声响起,让一众官员胆战心惊,“八日后朝廷的赈灾银会运到沐天府,大人可有了救急之策?”

钟礼文小心道:“殿下,眼下城中不少大户应还有存粮,等赈灾银一到,臣便从商人手中买下粮食来救济百姓,毕竟官不夺民产,下官不能强行征收商户手中的米粮,殿下看此法可好?”

任安乐嘴角勾起,这个钟礼文当真生了一聚七窍玲珑心,一句话便阻了韩烨的后路,又为沐天府里盘剥百姓的商人世族寻了庇佑,还名正言顺地让赈灾银有了收入囊中的机会。谁不知道沐天府官商勾结,沆瀣一气。

“钟大人说得不错,等赈灾银到了便去办,也好解百姓的燃眉之急。钟大人一心为民,等赈灾银到了,孤便回京,到时定会在父皇面前明沐天府实情。”

钟礼文脸上喜色顿现,连连朝韩烨拱手:“得殿下厚爱,乃下官之福。”

眼底却有一丝轻蔑之色闪过,看来沐王对太子实在太过小心了,不过一场装模作样的刺杀,便让这个身娇体贵的太子爷吓破了胆。

钟礼文一起身,便对上了一双肆无忌惮又坦荡的眼,心中一沉,朝任安乐打量片刻才迟疑道:“这位莫非是……”

面前之人虽一身袍服,可难掩女子之身,眉眼却又稍带邪肆,威风凛凛。

“哦,孤忘了介绍,这是大理寺卿任安乐大人。”

“原来是任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钟礼文拱手笑道,眼沉了几分,这个任安乐实在不像是好打发的,听说忠义侯和左相都在这女子身上吃了亏,得小心才是。

“殿下,沐天府的商绅听说殿下御临,今晚在临江楼设下酒宴,希望能觐见殿下,一睹殿下之颜。”钟礼文见太子面带倦色,迟疑片刻才道,“若是殿下疲乏……”

这些商人攀上了沐王这棵大树犹不知足,得知太子驾临,便把心思打到了这位身上,他倒是乐见其成,若是太子品行败坏,以后也可成沐王夺位的筹码。

“无妨,乡里如此欢迎孤,孤自然要见见他们……”

韩烨话未落定,简宋匆匆自堂外而来,行到他身旁面色凝重道:“殿下,城外的百姓听闻您驾临,求见殿下……说殿下带来了赈灾的粮食,要入城亲眼见见。”

堂中官员神色顿时慌乱起来,赈灾银八日后才到,无钱买粮,哪来的粮食救济百姓,满怀期望的百姓若是破城而进,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殿下。”钟礼文朝太子看去。

韩烨挥手,沉声道:“孤乃一国储君,岂是谁想见便见的,简直荒唐!简宋,把禁卫军调到城郊,拦住这些难民。”

说完不耐烦地起身,朝钟礼文道:“孤有些不适,晚宴时钟大人再来接孤,退下吧。”

钟礼文暗舒一口气,待退出大堂,嘴角挂了一丝笑意。

诸难齐发,我看你这个养尊处优的太子爷能有什么办法,待百姓暴动,太子民心尽失时,他再说动商户拿出粮食赈灾,便是大功一件。

客栈房间内,任安乐瞅着垂首和温朔对弈的韩烨,来回打量了数眼,才道:“殿下,你这可是给自己断了后路。”

不消片刻,太子拒见百姓,却和商户把酒言欢的传言便会传得漫天皆是,她相信钟礼文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不置之死地,何来后生?”韩烨抬首望来,凝视任安乐黑白分明的眸子。

“安乐,城外有三千百姓,禁卫军只有一百人,我要你替我守到明日午时,可能做到?”

任安乐抬眼,然后一怔,她头一次在韩烨眼底看到如此毫无保留的信任。

太过真诚,竟会有灼目之感。嘴角扬起,负在身后的手却微微握紧,她听到自己格外灿然的声音。

“当然。”

所有你希望的,我都会替你做到。

可是韩烨,你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