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2页)

临末,更使人将皇后强行送回宫室,下旨称皇后久病不愈,行迹疯迷,需隔断静养,不许任何人打扰。

如此,便是将皇后软禁了。

皇帝一日之内驱逐太后,幽禁皇后,令六宫为之震惊。

阖宫众人,胆战心惊者有之,惶惑不安者有之。如梅嫔这等平日里趋附太后之流,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命令来自于皇帝,眼看天威震怒,无人敢劝,更无人敢议论此事,后宫陷入了一种诡谲的平静之中。

人人自危,三缄其口。

承乾宫却彻底闲了下来,皇帝除却宜妃,如今已不见任何人,皇后又幽居养病,已无需妃嫔侍疾,顺妃每日无所事事,只在宫中侍弄儿孙,同儿媳闲话打发时光。

一日饭后,她无意间向陈婉兮说起:“这宜妃也不知使了什么法子,能让皇上这般沉迷于她。如今除了她,皇上竟是谁也不见。莫说梅嫔,便是连和亲王、司空珲也一并不见了。之前,听闻前朝有人上了本章劝谏,却被皇帝狠狠斥责了一通。这般,便更无人敢劝。”

陈婉兮听在耳中,心却越发悬了起来。

宜妃所想,她大约已然明白。

之前所谓的毒杀皇帝,不过是个圈套,为的就是引太后动手。太后与皇帝早有嫌隙,本就一心想着如何扳回一城,这等事撞在手里,自是欣喜若狂,不加详查,便贸然出手。宜妃正当盛宠,又在御前尽心尽力的侍奉,忽然蒙此大冤,皇帝一则心生怜惜,对宜妃越发宠幸,二来同太后的嫌隙越深,再者皇帝本就在疑心太后与前朝或有勾连。几番加诸在一起,一股脑发作起来,便有了今日之局。

然而,宜妃所谋,怕不仅限于此。

她是想以自身为饵,把皇帝推进无道昏君的局面之中。

明乐帝越是宠幸于她,便越是证实了明乐帝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不止如此,为宠妃驱逐太后,幽禁中宫,可谓是行止乖张,倒行逆施。一届君王,如此作为,令人齿冷。

想及那日宜妃与她所谈,陈婉兮能够想到她为何如此行事,但这般对于宜妃,却是凶险万分。

无论将来谁掌局面,妖妃之名,她是逃不过了。

陈婉兮为她忧心忡忡,却又苦无办法。

这日子并未持续多久,太子遇刺一事迟迟没有结论,而皇帝的风寒却越发重了,宜妃几乎衣不解带的侍奉御前,却似乎毫无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