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3页)

方丈看着他,最终怅然道:“红尘中修行也是修行,你在哪里都能做到最好,老衲对你有信心。”

释心阖目行了个佛礼,没有再多言,提袍迈出了方丈禅房。

出门便见公主站在那里,惶惶然望着他。他略顿了下,错身从她面前经过,公主嗳了声,忙追上去问:“大师,你和方丈说了半天,是不是准备还俗啦?哎呀,这次宁王歪打正着,我冤枉他了,他其实是膳善安排的卧底吧?”

她说着,居然仰脖笑了两声:“天助我也……”

释心无奈地叹了口气,“施主真是天塌下来都能笑得出。”

公主说:“要不怎么办?你又不肯避风头,我只好舍命陪君子了。哭哭啼啼也是一天,高高兴兴也是一天,况且我觉得我不会这么短命的,大师当了这么多年的战神,也不会平白死在宵小手里。你会还朝,把他们打个落花流水,对吧?”

可能是这种没心没肺的快乐能感染人,他也并不觉得镬人压境是多么可怕的事。

往柿子林走去,迎面山风习习,盛夏已经过去一大半,再有三日就立秋了。他站在小坡上向禅房眺望,柿子树的枝丫上挂满了青色的小果子,岁月无惊,他本来还盼望着能见千山暮雪,红柿子挂满枝头的,现在看来……好像等不到那时候了。

“施主决意回膳善去吗?”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问她这个问题。

公主对插着袖子说:“是啊,我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来上国整整走了三个月,后来一直忙着搞事业,一晃眼大半年都过去了。狗不嫌家贫嘛,虽然家里没有爹娘,但我有哥哥嫂子啊,我也想我的珠宫,你没看见我的宫殿有多奢华,墙壁都是用大片云母贴成的,我在膳善,算是个比较受宠的公主。”

说来说去,舍不下富贵荣华,谁不想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达摩寺里她不光学会了自己洗衣服,还得记账打饭,等将来老了回味回味,也是段愉快的经历吧!

“这上国,没有什么令施主留恋的吗?”

在她心里,不断引诱他是在搞事业,这公主看似手段高超,其实她什么都不懂。

公主偏头想了想,“有啊,上国的东西很好吃,每个不想吃我的人都很有意思。比如你和知虎兄,还有方丈和圆觉他们,你们都是好人。如果宁王不来捣乱,我还想看看柿子林下雪时候的样子呢,一定很美。”

她也记挂着柿子林的初雪,所以有时候人的快乐是相通的。

他眯着眼,望得更深更远了,曼声说:“当初来上国,施主心里是不是满怀怨恨?”

公主说:“怨恨谈不上,出来逛逛也挺好。就是上国太危险,还好我命大,遇见了大师,如果换了另一个人,我可能早就死了……嗳,你不要老是背对我说话,回头看我一眼啊。”

微风中昂首而立的释心大师,果然风华绝代,公主每回都是唱单簧,说过就罢,也不指望他能回应她。但这次他竟应了她的要求,那一回眸,干净得像达摩山上的泉水,大概念佛涤荡心灵,菩提和白衣,就是最高级的点缀。

一阵风吹来,吹得他颈上佛珠的穗子翩飞,穿过纷扬的流苏,他看见她的脸。

她言笑晏晏,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快乐着。世上应该没有比她性格更好的人了,他心里也暗想,如果换了一位公主,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热情,去温暖一个清高桀骜的人?大概是不能的。

一路行来,其实各自都不容易,如果她要回去,那么便让她回去吧。天岁镬人遍地,她留在这里也危险,不如回膳善,回到亲人身边,过她习惯的日子,将来找个合适的人,走她正正经经该走的路。

只是有略略的遗憾,她在天岁露过面,所有镬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位公主,回到膳善去,她能平平安安度过余生吗?她的驸马,又能不能保护好她?

太多的疑问,却也只能如此了。

“待贫僧平息了这次变故,就安排人送施主回膳善。施主说的乳母院,似乎也有可行性,贫僧会好好考虑的。”

公主含笑点了点头,带着庆幸的语调说:“果然朝中有人好办事,以前我们膳善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得,受尽了上国的压榨。以后有了大师,不管你是继续当楚王,还是取皇帝而代之,念在咱们的旧情上,总会给膳善一条出路的,是吧大师?”

释心抿唇笑了笑,转过视线,又望向远处的群山。

有白鹭成行飞过,像浓墨的山水画上留了白,人的思绪拽不住,要从那点滴之间穿透过去。

公主的强颜欢笑,其实释心大师看不见,她暗中也着急,他不躲不闪,怎么应对那些即将到来的镬人大军?

上次萧放带了五十名随从,没有占到任何便宜,那么这次呢?想必会调五百甚至五千,战神就算体力再好,也招架不住那么多人。

“那个……”公主犹豫着说,“我好像忍不住要乌鸦嘴了,要是八王真的带着帐下镬人杀到,我们是不是只有送命的份儿?大师,你要是死了,我也活不了,他们会把我生吃了的。”

释心静静地听,听完了像在聊别人的事一般,问:“早知如此,为什么不答应跟谢施主走?至少可以多活两日。”

公主嘴上抹了蜜似的,不假思索地说:“因为知虎兄靠我近点儿就流口水,而大师即便和我同床共枕,心跳都不会杂乱,我相信你。”

释心脸上浮起一个空空的笑,心跳不会杂乱,怎么会呢。就算修行再深,终究也是个凡人,凡人突破了安全距离,便忍不住心慌不自在,只是她不知道罢了。

后来的几天,寺内的生活依然照旧,念经打坐,青灯古佛。不过宁王要上门寻衅,甚至扬言血洗达摩寺的传闻,也渐次在寺内流传。有胆小的僧人暗暗抱怨释心给寺院带来兵祸,但是更大一部分僧人却佩服他的担当,明知祸到临头也不闪躲,这是对全寺僧侣负责。

于是各有准备,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开始酝酿,连圆觉这样的孩子,都在僧服下别了砍刀。

公主作为一个经常会小命不保的飧人,在经过了最初的惶恐后,把生死也看得很淡了。她问过释心,“要我做点什么?等那些镬人来了,把我吊在山门前的梧桐树上吧,我来当诱饵,挑起那些镬人的内战怎么样?”

倒是个不错的离间主意,可是训练有素的镬人兵士,不是那么容易策反的。

提议被否决,公主觉得自己好像对这场对决没有任何帮助,那就好好服务僧侣们的伙食吧。

伙房里蒸了好长的馒头,一个个切了片,拿到太阳底下晾晒,说是便于保存,可以做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