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第四十六个故事(第2/2页)

而后结婚,与季言之快三十岁才有长子不同,福哥儿是一和顾春梅结婚,就当了爸爸。而且三年抱两,即便季前因为意外早产的关系,身子骨比其他兄弟姐妹体弱,但也平平安安、毫无波折的长大。

连同季前在内,福哥儿共有五子二女。

和季言之告诉季右的那样,季前之所以会下乡的原因很复杂。首先福哥儿立足根本在于季言之,自己本身书卷气息比较重,所以即便有少将的军衔,但并没有多少人惧怕他本身。

不过有季言之这座大山在,没什么不长眼的找福哥儿一家的麻烦。只不过顾春梅的娘家顾家就……

顾家枝繁叶茂,即使解放前捐献了大半的家产换来红|色|资|本家的称号,但在‘破|四|旧’之风最重的时候,资|本家三字前面加红|色两字也没什么卵用。

顾子谦那一脉因为有季言之在没遭殃,但是顾家的其他几房,有不少出国在港的。因此顾家人,简单的商议过后,干脆就上交了顾家剩余的财产,主动求下放。下放地点,经过多方运作,恰好是柳城边上的下河坝大队。

而季言之为季右、季前选择的下乡点也是下河坝大队,这样的话,季南、季前也可以就近照顾一下顾子谦那固执的老东西。毕竟虽说上下都打点好了,谁知道下河坝大队的人会不会看碟下菜,在他不注意的时候欺负顾子谦这固执的老东西呢。毕竟几十年的邻居了,两人时常一起斗嘴欺负蔡大头,好歹感情也处出来了。他老了,可见不得任何一位好伙计受到欺负。

几天以后,季右带着季前这位堂弟包袱款款的随其他知青赶往柳城,参与农村建设。

三年后,季言之果真实现了他的诺言,将季右、季前弄进了部队,让他们以当兵的方式离开了农村,回到了城市。至于接替照顾子谦的人则是福哥儿和顾春梅的二儿子,季后。季后也在柳城下河坝大队当了三年知青,等到季南南自告奋勇的跑来以当知青的方式照顾外公的工作之时,季后也以当兵的方式离开了农村,回到了城市。

就这样三年又三年,十年浩劫一过。已经颇显老态度的季言之亲自去接顾子谦回京。看着神采奕奕,并没有遭受多少磨难的顾子谦,季言之嘴贱的感叹道。

“老顾,你果然没死。”

“侄儿你没死,我怎么能死。”

嗯,顾春梅是顾子谦的女儿,在顾子谦其他儿子死于战场之上后,是他唯一的后人。顾春梅嫁给了福哥儿,身为福哥儿亲哥的季言之自然比顾子谦矮了一个辈分,所以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层缘分的顾子谦最喜欢,就是叫季言之一声侄儿。

季言之对此不以为意,反而笑着接上话茬:“对,你这喜欢占老子便宜的老货没死,我怎么敢死在你前面。”

两个老东西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这一世,季言之牵着林微澜的手走过漫长的岁月。他们两口子笑看着孙子孙女慢慢长大,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晚年的时候,林微澜执笔,以她的视角写了一部回忆录。

回忆录里着重描写了季言之的身份,写了他是怎么带着年幼的弟弟突破日本鬼子的封锁怎么逃往到了柳城,又是怎么通过‘自学’成为响当当的‘炸|药专家’,甚至连他们夫妻怎么相遇在一起,也毫无遗漏的写下来——至于‘千面妖姬’的称号,则注定被历史封存,了无痕迹。

而在回忆录的末尾,林微澜更是写道:我这一生最庆幸的是,当初对我伸出援助之手的是我的丈夫,也庆幸在被我的生父污蔑与我有私情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带我离开了林家。

我很感谢生父的有眼无珠,是他的有眼无珠,让我这一生都过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