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第三章 夕照余辉(第2/3页)

可是,用的是他的皇族,当日将杨清仁捧上大统领之职的情况将告重演。

龙鹰道:「首先,是要肃清三军里的奸党,把宫内三大禁卫系统,重置于皇上之手。如此则必须将三军内升迁调职之权,从娘娘和韦温处收回来,只有皇上说了才算。」

李显听得眉头大皱,肯定他此时想到的,是须与恶后正面冲突,对着干,而那压根儿是他负担不来的事,否则燕钦融便不用给韦氏族人乱棍打死。

龙鹰压低声音,一字一字缓缓道:「只要皇上做到一件事,其他的自然水到渠成。」

李显精神大振,忙问道:「什么事?」

龙鹰道:「就是委任相王为监国。」

忽然间,重返以李族抗韦族的建议。

龙鹰对朝廷复杂无伦的官职近乎无知,独对「监国」一职印象甚深,当年女帝便赐李显监国一职,又看死李显不敢接受。

据龙鹰其时的理解,监国是为继任帝位者而设,属等位前的训练,予他处理国家事务的宝贵经验。

所有呈上皇帝的奏章,须先经监国审核,然后提出己见,最后交由皇帝定夺。

李重俊这个可怜太子,因势弱,又被韦后阻挠,故与此职无缘,否则说不定不用造反,至少可把李多祚留在原位。

故此监国权力极大,等于「准皇帝」。

龙鹰此招最厉害处,是一著定江山,某一程度上,也是不用明言的,便把相王李旦捧上继承人的位子,将来李显遇害,臣将们仍心有所向。

那时不论韦宗集团捧出李重福或李重茂,便难名正言顺,比之相王,怎都矮了一截。

如相王仍是以前的相王,再好的妙计也会因人而废,然今时不同往日,相王背后,支撑他的是台勒虚云,便是截然有别的另一回事。

李显喃喃道:「监国!监国!」

双目射出回忆的神情。

龙鹰感应到他波荡的情绪,是一种能惹起深心内浓重感情的思忆,与相王的兄弟之情。李显回朝时,相王仍为太子,可是相王并没有恋栈其位,立即退出,将太子之位拱手让予李显。其时李显或许没多大的感觉,因感理所当然,然此刻追忆旧事,比对起现在韦后对他的无情,李旦的兄弟情义,特别令他心中感动。

李显像向自己说般,点头道:「就这么办。」

监国一职,凌驾于所有文武百官之上,将宗楚客的群相之首、韦温的兵部尚书,全压在下面,职权方面更无限制,事事可管。

同时,亦将李旦摆上与垂帘听政的韦后的对立面上。

龙鹰沉声道:「皇上下决定了吗?」

李显朝他瞧过去,脸上血色退掉,有种病态的苍白,道:「朕决定了,绝不改变。」

又沉吟道:「可是如何将朕这道谕旨发下去,却不容易。」

龙鹰明白过来,如李显可随心所欲的上令下达,等于牢牢将皇权握在手里,现时情况显非如此,是受制于恶后。

问道:「须经怎样的程序?」

李显道:「一般情况,举凡重大的朝政,是先与娘娘商议,像上次任河间王为大统领的情况,议定后交由婕妤起草,再颁布朝廷。亦有由朕提议,婕妤起草后,经娘娘过目。唉!若这样一个关系重大的谕旨落在娘娘手上,肯定被硬压下去,至乎胎死腹中。」

龙鹰道:「由德高望重的大臣,在朝会上公然向皇上作此建议又如何?等于把事情摆上台面,就看皇上是否顶得住娘娘和宗贼?」

李显先现喜色,接而黯淡下去,颓然道:「朝上哪来德高望重的大臣?即使有,也不敢提出来。」

龙鹰陪他苦笑,道:「皇上倒清楚处境。」

接着道:「长公主又如何?」

李显大喜道:「对!对!」

龙鹰首次相信李显有反抗恶后的诚意和决心,故随事情的起伏,表现出内在应有的情绪。

龙鹰灵机一触,道:「事情成败,还要看相王和长公主的配合,说服他们的工作,不宜由皇上亲自抓,因会打草惊蛇,小民有个提议。」

李显顿然变得精神奕奕,仿似脱胎换骨般,欣然道:「轻舟说出来。」

他的振作,落在龙鹰眼里,怎都有点夕照虽灿烂,却是日落西山之时,若如回光返照,心里恻然。

自己有可能仍保得住他的性命吗?

旋即将此想法排诸脑海之外。

沉声道:「皇上就当小民今天所说的,是临淄王向皇上禀上,与小民没半点关系。」

李显愕然道:「隆基?」

龙鹰解释道:「这是必须的手段,首先,可令小民置身事外,大利于与田上渊在江湖上的斗争。其次,是必须由同是皇族的临淄王去说动长公主和他王父,因小民和相王及长公主,中间没有信任的基础。」

李显犹豫道:「可是······」

龙鹰拍胸保证道:「皇上不用担心临淄王方面,由小民向他解释清楚,对唐室临淄王是忠心不二,殆无疑问。」

李显问道:「轻舟熟悉临淄王?」

龙鹰道:「在洛阳已有交往,临淄王慷慨侠义,豁达大度,令人生出好感。」

任他如何吹嘘,不问宫外事的李显难知真伪,且肯定高力士在李显前为李隆基美言不绝,自己只是多添几句。

李显终于首肯,同意道:「确为办法!朕立即召他来见,以坚定他的信心。」

龙鹰心忖这就最好,现时李显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前所未有,显示出燕钦融一事,对他的冲击有多大。

韦、宗是弄巧反拙。

龙鹰道:「皇上明鉴,此事乃皇上、临淄王和小民间的秘密,不容泄露半点消息,对相王、长公主亦如是。」

李显点头表示明白。

龙鹰暗松一口气。

此为两全其美之计。

首先,他龙鹰置身事外,得以保著和宗楚客斗而不破的关系,有利无害。

更重要的,是让李隆基为唐室皇族立大功,想想如此一个能扭转整个形势的大计,不但由他提出来,且得李显首肯,是何等伟大的成就。

这也是让李隆基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必须说服太平、说服其王父,那并不容易,因顾虑太多了,李旦实缺乏这个勇气,且一旦决定迈步,压根儿没退路可言,直至分出胜负,成王败寇。

在这个过程里,太平和李旦再没法视李隆基为以前不务正事、游手好闲的皇族子弟,李隆基的地位势猛然扬升,让他们看到李隆基隐藏着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