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楼出楼渐温柔(第2/3页)

这本是件喜事,但宫中最近死人太多,怎么也喜不起来。宁才人再大声音的笑声,都无法冲淡宫里的诡异味道,宜贵嫔也只是温和地笑着。倒是三皇子李承平身上伤还未好,却强行挣着要抱,还一口一个妹妹唤着。

范闲唇角微翘,心想这小子果然早熟得可怕,只是这辈份似乎错得有些离谱。不知怎的,却想到了远在北齐的妹妹与思辙,大东山一事牵涉三国,苦荷必然毙命,也不知道他们二人在那边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没有呆多久,范闲便抱着孩子退了出去,进御书房接了妻子,向陛下告辞归家。皇帝略一沉吟便允了,又说赐名的事情缓缓再说。范闲心知皇帝陛下这几日忙于处理谋叛后的朝政,没有想到他竟还记得这些小事儿,不免有些意外。

出宫之后,范闲没有问婉儿陛下究竟把她留下来说了些什么,但看着妻子又红肿起来的双眼,心里清楚,这次舅舅与外甥女之间的谈话,无疑与长公主还有那两位的死亡有关。

……

……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在皇帝的强力收拢下,朝廷六部三院三司渐回正轨,散于四野的叛军残兵也被尽数剿灭,叶重领军凯旋而归,整个局面已然安定了下来,京都回到了平静之中,这一场谋反的气息,终于渐渐地淡了。

而范闲却是一大早便辞了监国的职司,在御驾返京的当夜便归还了陛下的行玺,虽说辞不辞,如今也没有人再把他当监国看,但谁知道这些小地方犯的错,将来会不会酿成大祸,迟上一天,便多一天的风险。

他仍旧做回监察院的提司,内库的转运使,再也不用理会朝政中的问题。朝政自有两位大学士领着一众文臣打理,军方自有枢密院打理,与他都扯不上什么关系。如此一来,除了言冰云偶尔上府来报一下差使,江南苏文茂与夏栖飞按时递来院报,便也没有什么事需要他关心。

只是当中有些插曲。比如小言公子是如何活下来的,范闲一个字都没问,他如今连监察院都不大想去,更不想问那些让人心烦的问题。相反倒是夏栖飞来信中说,江南那位明老爷子在获知长公主事败的消息后,自缢身亡,很让范闲感慨了一番。

明青达终于死了,想到当年在江南与这位老爷子缠斗许久,没料到就这般死了,范闲不禁有些惘然,心想老爷子上吊的时候,或许用的还真是自己送给他的那条白巾。

或许是被京都里连串的事情累着了,又或许是旧伤一直缠绵,范闲实实在在病了一场,病愈之后,便只是在家里抱孩子,哄妻子,孝顺老子,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楼外东南西北风,尽享天伦,好生快意。

京都渐渐平静,那些活下来的官员们,在心思初定后,又开始回复到往常的钻营岁月里。所有人都知道这一个月中,在平叛事中居功至伟的小范大人极少入宫,只是在家抱孩子,不免有些纳闷,有些自作聪明之徒,还以为陛下有了些别的心思。但后来宫中渐渐传来消息,据说皇帝陛下极喜爱小范大人家的小丫头,便是小范大人静养一月,也是陛下给的恩典。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了。

太后新丧,满京俱白,依礼停了一应娱乐消遣,酒楼都要关上一个月,范府有喜,自然也不能大作,门口一个红灯笼都不敢挂,怎么也看不出来喜气,但是每天黄昏之时,总有些官员们偷偷摸摸地进入范府,留下礼物,不吭一声便走。

范氏父子二人闷声收礼,但对于那些官员所托之事,根本懒得理会。他们清楚,为何在这等严肃紧张的时节,那些官员还要冒险送礼走门路——平叛之后,往常跟着太子二皇子长公主的官员被拿下了一大批,都关在监察院的大牢里,而有些在京都事中立场不够坚定的官员,也被皇帝一支笔便赶出了府衙,整个六部,加上东边的东山路江南路,竟一下空出了几百个位置来。

猫儿爱腥,狗儿爱屎,官员当然最爱官位,这几百个位置熏红了他们的眼,哪里还顾忌的了太多。宫里变动太大,许多老年间的门路都断了,大多数人与定州军方面又没有关系,更没有人敢给冷脸大皇子送礼,恰好小范大人诞女给了他们大好的送礼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一月之后,京都终于大定。关于各部、寺、院及东南二路里空出来的位置,门下中书省拟了个单子,拣着当年春闱里的候补官员填了许多进去,大部分还算是良善能干之徒。那些被写了名字的官员大喜过望,以为是自己给范府送的礼起了作用,没有被选上的,则暗自恼怒,家中备的银子太少,小范大人果然看不上。

便在那日,范闲抱着孩子,一面低头逗弄着小丫头的嫩红薄唇儿,一面对父亲说道:“我可是一句话都没说的。”

范尚书喝了口酸浆子,微笑说道:“我马上便要辞官了,谁耐烦进宫说去?”

“小花,小花儿……”范闲对父亲笑了笑,复又低头去哄孩子,这一月里天天抱着丫头,真真是越来越爱了。

范尚书看了他一眼,忽然开口说道:“陛下虽然有旨让你休养,但你也养了一个月,监察院的衙门竟是一天也没有去过……你究竟在躲什么?”

范闲心中一震,生怕父亲看出自己的心思来,笑着说道:“能躲的时候赶紧躲躲,和婉儿成婚后,除了悬空庙受伤那次,还没有过过这等休闲日子。”

提到悬空庙,他的唇角微微颤了一下,却没有让父亲注意到。

其实这一个月里他躲在府中,不肯去监察院,实在只为一个原因——他很害怕碰到陈萍萍。如果真的碰见了陈萍萍,他怕自己会忍不住要问对方一些东西,证实某些东西。虽然老跛子出于对自己的爱护,依然会选择沉默和割裂,可是老少二人真的见面了,究竟该如何相处呢?有很多皇帝老子没有看明白事情,范闲却是渐渐看清楚,只是看得越清楚,他的心里就越寒冷,越担心。

就这般清闲地过了数日,京都的秋意愈来愈浓,天也愈来愈凉,京都也愈来愈安稳,宫里也愈来愈平静,大部分的太监宫女都活了下来,继续他们服侍人的生活。复职了的戴公公偷偷传出话来,说小范大人问的那些人有的活着,有的死了,还极为感动地说,世上也只有小范大人才会对这些可怜人如此照应,又想到当年的自己如何云云……

问了一些人名儿其实只是个幌子,范闲只是要最终确认洪竹的处置,然而戴公公说的另一个消息,却让他的表情凝结了起来。

明日宫里便要发明诏。

明诏说的什么内容,范闲心知肚明,陛下祭天的目的就是废太子,而这封明诏终于发了下来,只证明了一点,东宫里的那位已经……或许那位已经走了很多天,只是没有人知道。范闲低着头,饮着茶,一言不发,脸上没有什么悲哀神情,平静得令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