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样的星空(第4/5页)

“去小楼看看。”

他一拂龙袍,挺直胸膛往门外走去,身后的太监赶紧跟上,只来及听到皇帝陛下隐隐的一声叹息:“什么时候有空,再去澹州看看?”

……

……

这一年的庆国,与往常的年份并没有两样,宫里依然在寂寞着、肮脏着,宫外依然在热闹着,朝廷里依然在争执着,六部依然在打架,监察院依然在沉默且狰狞,陈老院长依然在陈园里欣赏歌舞,范尚书依然在户部里忙碌。

民间的百姓在挣扎着存活,在存活之余寻着些快乐的事情以安慰自己快要麻木的心神。

比如东家嫁了位姑娘,西家死了位老人,南方今年没有发大水,西边似乎又在打仗,小范大人没写诗了,那位北齐圣女究竟和范家的少奶奶对上面没有?

由京都一路往下,将将汇入大江之处的吉州,河堤两边正是一片热闹繁忙景象。修葺河堤的人们像蚂蚁一样辛苦地搬运着沙石,今年庆国运气不错,春汛比想像中要小了不少,而国库的充裕也给河运总督衙门带来了不少底气,虽然层层苛扣着,但终究还是发了不少工钱下去,所以民夫们干活的动力也强了不少。

杨万里满脸黝黑,穿着一身粗布衣裳,眉头深锁站在竹棚之中,如今的局势虽然不错,但秋汛才是最恐怖的事情,而他身负门师重任,要监督着暗中运过来的银子走向,所以精神压力无比巨大。

而要抢修河堤,分水,这些事情他虽然不懂,却也是放下了身段,亲力执行着。连日的太阳暴晒,终于洗去了这位范氏门生身上最后一丝书生气,让他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官员。

河堤上,远远行来数人,看模样应该是赴异地为官的官员。

那一行人隔着老远,便开始对着竹棚内呼喊了起来。

杨万里扯起下襟,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疑惑地望着那边,终于看清了来人是谁,不由惊喜着迎出棚外。

“季常兄?佳林兄?你们怎么来了?”杨万里感动地迎上前去,一把握住来人的双手。

来人正是范门四子当中的侯季常与成佳林,这二人春闱之后便一直放在外郡做事。由于有范闲的照应,加上他们自身也争气,所以提升的颇快,不过是一年多的时间,竟是完成了几级跳,迈过了七品的第一道大坎。

只是这二人任官的所在,离吉州之地甚远,所以杨万里在惊喜之余,也不免有些意外。

侯季常没有来得及回答他的话,只是握着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望着杨万里那张黝黑的脸,感动说道:“大人来信,只是说你到了河运总督衙门,却没有想到……竟然会这样苦。”

一旁的成佳林已是有些唏嘘了起来。

杨万里呵呵笑着,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正色说道:“往常万里只会清谈政事,却是直到接触了这些民生之事,才知晓我大庆朝的百姓过的是如何不易……老师让万里来修河,实在是对万里的信任与栽培……也只有亲历此事,才知道老师那看似漫不在乎的容颜之下,委实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三人都沉默了下来,还是侯季常打破了安静,悠悠说道:“据传言讲,大人之所以能够震服那位北齐圣女,全是因为大人在北齐皇宫之中说的那句话。”

说到北齐圣女海棠,纵使这三位都是范闲的学生,却也依然是止不住偷笑了起来。

杨万里忍笑问道:“什么话?”

侯季常转过身去,望着脚下大堤上的劳工,望着不远处那条咆哮着的大江,喟然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在想,当初咱们似乎还是低看了大人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人在各自心中咀嚼着这句话,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老师……面虽惫懒,实则有颗赤子心。”杨万里想着这几月里的所见所闻,想着范闲对于河运的重视,想着江南因为范闲到来而发生的变化,忍不住赞叹着说道。

大堤竹棚之旁,还有河运衙门的其他官员,侯季常注意到杨万里一直用的是老师二字,忍不住低咳两声提醒道:“在外人面前,还是称大人吧,免得朝廷说咱们结党。”

“君子朋而不党,但若真要结党,万里甘为老师走犬。”杨万里微笑着,用一种异于他当年的沉稳说道:“天下皆知我们范门四子,只要咱们是在为天下人谋利益,又何必在意他人言语?”

侯季常微微一怔,旋即朗声笑道:“此话确实,还是为兄有些刻意了。万里看来这半年果然进益不少,跟在老师身边,确实对修身养性大有好处。”

成佳林也是羡慕说道:“我们在外做官,你在江南,谁知道老师会去了江南。”

杨万里笑道:“我可没有陪老师几天,倒是史阐立那小子……你们若去苏州看看,才知道他被老师改变了多少。”

说到此时,杨万里才想起问道:“你们这是去何处?”

成佳林微笑应道:“这半年老师在江南整顿吏治,出了不少空缺,所以吏部调我去苏州。”

杨万里高兴地点点头,知道成佳林去了苏州,对于范闲也一定会有所帮助。

“那你呢?”

侯季常笑了笑,说道:“我去胶州,任典吏。”

杨万里一惊,心想这种调动算是贬谪,不明白范闲为什么会有这种安排。

侯季常并没有解释什么,他只知道小范大人让自己去胶州,一定有他的深意,而且据老师信中所讲,那等阴刻的后事,自己这四人中,确实也只有自己能勉强做了。

……

……

“先天下之忧而忧?”江南的水乡之中,一艘大船之上,范闲躺在船板的竹椅上,看着满天的繁星,忍不住叹息道:“我来这个世上,是来享福的,可不是来忧国忧民的。”

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大船行于河道之上,早已离开了杭州。

在西湖边度暑一月,范闲对于费介留下来的药进行极小心的研究,有些恼火地发现,苦荷所说的事情应该是真的。只是费介似乎心有歉疚,对于范闲来信邀请一字不吭,也不知道那个老变态躲到了哪里。

只是婉儿的药坚持在喝,所以身体渐渐回复如初,范闲的心情好了许多,对于北齐苦荷的恨意也减了不少,至于生孩子这种事情,他本来就不急,自己二十不到,急个俅啊。

等江南的所有事情搞定之后,他便带着身旁的所有人,坐上了水师提供的大舟,开始沿着江南的水道进行着旅游。

旅游的目的地,无非便是梧州,胶州,澹州。

此时夜深,婉儿与三皇子那些人早已睡了,寂静的般板上只有并排躺着的范闲与林大宝二人,就连一贯隐在暗处的六处剑手与虎卫都被范闲唤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