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宫与朝(第3/3页)

她忽而神色一厉,咬牙说道:“所以你听明白了吗?你能够有太子的位置,能够确保将来的位置……全是因为你的母族付出了三千多条性命!那是你的长辈,亲人!他们统统死了,用他们的血,他们的尸身,才给你铺就了这条通往御辇的道路!所以你一定要忍下去,直到忍到成功的那一天!”

皇宫之中飘着春风,可这春风,却是那般的寒冷,那般的令人不寒而栗。

太子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因为太后祖奶奶管后宫管的严厉,其实他也是最近几年才从母亲的嘴里,知道当初京都流血夜的真相,知道自己的外公亲舅全部死在那一次政治动乱之中。

原来……父皇是要除了自己身边的外戚……

他的心开始抽紧,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如果母亲的分析是对的,那么只要自己表现的足够沉稳,只要以后的天下不出什么大问题,那把龙椅终究……还是自己的!

庆国太子的目光渐渐坚硬起来,望着母亲重重地点了点头。

母子二人似乎都忘了对话当中曾经说的那句——太子继位的前提是不出大问题——而天下人皆知,不论是陈萍萍还是小范大人,都是最擅长从没有问题中发现大问题的阴刻狠厉人物。

※※※

宫与朝其实是二位一体的存在,经由皇帝这个不容忽视的角,两片权力场很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朝臣要巴结皇上,就要巴结宫中的贵人,宫中的贵人要将手伸出宫外,也就需要借助外面的朝臣为自己做事。

所谓利益集团,都是这么来的。

所以当皇帝在御书房针对户部亏空一事大发脾气的事情,经由无数个途径传到宫外之后,整个官场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做官的最高宗旨就是,陛下不喜欢的事情,当官的就一定要赶紧跟上,哪怕站在皇帝对面的是太师这种传说中品级的人物,官员们依然要奋勇当先,不甘人后。

因为有皇帝的心情做指标,这种事情总是不会错的。

但这次宫中的消息与朝会上的反应,明显有了一个的时间差,众官员比往日更要沉稳与小心谨慎一些。

一来是因为,要查户部亏空,肯定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户部尚书范建,而谁都知道,范建此人老辣至极不说,而且与靖王爷关系莫逆,与陛下更有几分奶兄弟的情义,官员们不知道皇帝对范建究竟还存着什么情份。

官员们小心翼翼的第二个理由很简单——因为范建的儿子姓范名闲字安之,乃是监察院提司大人,如今行江南路全权钦差大人。

虽然人人都心知肚明,范闲乃是皇帝的私生子,但是……人人也都清楚,范闲的忠孝在整个庆国都是出了名的,不知道有多少故事在民间流传,比如宫中死不认父,年会拼死也要入范氏祠堂……

如果查到范尚书的头上,谁都不知道范闲会有什么反应。官员们只知道,二皇子曾经想过要利用一下范府的二少爷……结果触怒了范闲,被范闲用了无数狠招阴招,嚣张无比地将已经隐成大势的二皇子打的首尾两端,溃不成军,狼狈不堪。

最后范闲成功地把二皇子打到软禁回府……这个辉煌的战果,足以震慑绝大多数想政治投机的官员。

这位小范大人连二皇子都不在乎,更何况自己这些官员?

但来自宫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而且各方面的消息也证实了,陛下确实有拿户部开刀的意思,这些天陛下不高兴的真正源头,也正是在户部。于是乎,蠢蠢欲动的官员们终于压住了性子开始回家写奏章。

在这些官员当中,有真心为国,希望朝廷撤查户部亏空一事的铮铮清臣,也有得了宫中贵人的授意,要借此事扳倒范家,玩招隔山打牛,让远在江南的范闲身败名裂的大臣,但更多的,还是长年在朝中揣摩圣意以便爬升的政治投机分子。

总之为了许多不同的理由,京都朝官们难得地统一了意见,要求朝廷彻查传闻中的户部亏空一事,要给天下子民一个交待,给陛下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