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身在苏州心在天下的一个好人(第2/4页)

杨万里疑惑地点点头。

“工部下有四司。”范闲盯着他的眼睛说道:“庆历元年新政时,水部司被改作了都水清吏司……这次,你要进的就是都水清吏司。”

杨万里微微张嘴,以为自己能猜到门师准备做什么事情,一张嫩脸涨的通红,说道:“大人,虽说河工修葺耗银无数,但是这个银子……可是动不得的。”

范闲一愣,旋即笑骂道:“你生的什么猪脑子?杭州城里那通骂,还没有骂醒你?”

杨万里这才回过神来,想到门师就算要贪银子,放着屁股下面的江南明家与内库不管,怎么会将手伸到河工之上,自己肯定是想岔了,极为羞愧地连声叹息。

范闲没好气地瞪了他两眼,叹息着说道:“你这个莽撞性子,也得改改。在我面前倒好说,入工部之后,对着那些奸猾无比的官员,还是这样,我怎么放心让你去?”

杨万里一咬牙说道:“听老师的话,学生日后一定沉稳些,请老师交代。”

范闲微一沉默,缓缓抬起头来,盯着杨万里的双眼,一直盯到他的心里有些发毛了,才平静说道:“都水清吏司……负责审核发放朝廷拨往沿江治河所需的银两,数目十分巨大,尤其是去年大江决堤,死伤无数,今年朝廷只要国库状况稍微一好转,陛下一定会拨足实银。而我,让你去都水清吏司,就是要你……看着这笔银子。”

杨万里愣在了椅子上,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河工?大堤?洪水?洪水一般的银子?世人皆知,河运一项乃是国计民生中最耗钱的事务,尤其是庆国这十几年来,年年修河,年年决堤,银子像洪水似的往里面灌着,却没有听到半个响声。

一方面是天老爷不给面子,另一面自然就是人祸了,从京都的工部,再从河运总督府往下的各级官员,都不知道从这笔数量庞大的银子里捞了多少好处,贪腐之祸,甚于洪水。

陛下当然也心知此事,四年前大河决堤,监察院详加调查之后,当朝诛杀了那一任的河运总督,据说那位河运总督家中积产累国,而且背后的靠山是太后。只是庆国皇帝如此厉杀,依然止不住河工这路的贪腐风气,而河运总督的位置也已经空了四年,没有人接任。

加上最近几年内库的收益一年不如一年,两线征战,国库空虚,大河两岸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这才造成了去年大江决提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连皇帝陛下都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的事情……让自己去做?

这个事实由不得杨万里不傻,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治一郡一州的能耐或许是有的,但要治河,涉及天下万民生死,可不敢讲这个大话。

于是他惶恐拜于范闲身前,连声请辞。

范闲看着他,摇摇头说道:“慌什么呢?只是让你去看银子,又不是让你上河填土。”

“为保大江之安,万里便是上河填土又有何惧?”杨万里苦笑应道:“只是老师既然想着河工,便知道此事干系甚大,稍有差错,便是水淹万民的悲惨事情,学生实在不敢应下。”

范闲冷笑说道:“不是想做一位青史留名的清官吗?我这便是让你去咱大庆朝最黑的贪官窝子,你却不敢去?”

杨万里面色一红,缓缓低下头去。

范闲也不再说话,只是冷漠看着他。

良久之后,杨万里终于勇敢地抬起头来,咬牙说道:“便依大人。”他心里想着,就算到时候被阴死在河运衙门,也总能出些力,正如门师所言,既然要为天下谋利,又何用惜身?

范闲眼中闪过一抹欣赏之色,和声说道:“舍得一身剐,敢把……咳咳,总督拉下马。”

杨万里一愣,心想这句话有些古怪。

范闲掩饰着笑道:“更何况如今河运总督的位置一直空着的,有我范家与监察院看着你,河运衙门虽然深如龙潭,但那些贪官们如果想用阴私手段对付你……也得看我,答不答应。”

杨万里一想,对啊,自己有门师这么个大靠山,还怕那些人做甚?他倒也是心绪转变的快,面上马上浮现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似乎这时候就准备冲回京都报道,然后赶紧赶往大江之畔,去盯着朝廷的银子是不是花到了实处。

范闲看着他这神色,忍不住笑了起来,旋即正色说道:“但有一句话,你得记清楚了。”

“请老师吩咐。”

“你……只能管银子。不能管河工。”范闲十分严肃地看着他。

杨万里微愣,心想修河之事利国利民,为什么自己不能做?

范闲盯着他的眼睛,极为认真说道:“修河,自然有专业的工部司员们去做。你只要保证银子用到了正途上,河工万万不能管……这世上,最害怕的就是外行管内行,你以为修河就是将堤岸填高这般简单?”

杨万里脸上露出理所当然的神色。

范闲心里叹息一声,叮嘱道:“我让你去工部,只是用你之清明诚恳,眼里容不得沙子,却不是倚重你连半吊子都没有的治河本事。”

他看着杨万里虽然应下,但依然似乎没怎么听进去,便寒声冷笑说道:“莫要以为我这话是在说笑……杨万里,你给我听清楚了!”

杨万里下意识里站身了身子。

范闲盯着他一字一句说道:“如果让我知道,你敢对河工修葺的具体事务指手画脚,敢仗着我的名声乱出主意……我马上派人来将你斩成三十六段。”

杨万里被范闲寒冷的眼光一逼,身子一颤,知道门师是极为认真地在交待,赶紧端正态度,诚恳应下。

二人又交待了一番赴任后的具体细节,以及在河运总督衙门里可以信任的事情,这时候范闲才真正地相信杨万里并不是自己以往印象中那般愚鲁,对于自己交待下去的事情,应该能比较圆滑地解决,便开始说出今日谈话的重点。

“我让你去都水清吏司,其实并不指望你能消除掉河工一路陈年已久的贪腐蔽风。”范闲若有所思说道:“监察院在那边也有不少钉子,但是官员数目太多,与朝中的瓜葛太深,牵一发而动全身,总是不好处理。”

杨万里虽然有些讶异,但这个时候也终于学聪明了,没有发问,而是静静听着。

“所以说,朝廷拨到大江的银子……到最后,总是会不够的。”范闲嘲讽说道:“不管你信不信,但总之到最后都是会形成这种局面,就算陛下拨下两百万两银子,工部依然会喊不够。”

“本来如果徐徐图之,也不是完全不能扭转这种局面。”

范闲眯眼说道:“只是时间上有些来不及……去年大江决堤,冲毁了不少堤坝,让长年失修的两岸堤防与水利设施愈发的不堪,而去年冬季水枯之时,正是修河的大好时机,偏生那时候国库里却没什么银子……那今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