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指点迷津(第3/3页)

“正是。老师让我来请问渡口的位置。”

“他不是生而知之吗?那么不用问他就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

子路讨个没趣,又转身去问另一位隐士桀溺。桀溺停下锄头,问道:“你又是谁?”

“我是仲由。”

“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吧?”

“是的。”

“告诉你,当今天下大乱,犹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你与其跟着那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多好。至少隐士还可以举世皆浊我独清。”桀溺说完话,又忙着锄地,再也不理会子路了。

子路没有打听到渡口,只好把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的话转述给孔子。

孔子听后,心里相当难受、酸楚和悲凉还夹杂着一股落寞。过了半晌,孔子才若有所思地告诉他的弟子:“人是不能同飞鸟走兽为伍的。鸟是飞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是山林中的,可以无忧无虑地行走。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可是,我们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还同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也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周游列国力图改变这个乱世了!”

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渡口,过了河,并顺利到达负函。为了纪念孔子及其弟子路过这里,便把子路“问津”的河流叫子路河,“问津”处所在的乡镇叫子路镇,还有一个村子命名子路村,一条街道命名子路街。子路镇、子路村、子路街、子路河都是因“子路问津”这个典故而得名。

而孔子向子路所说的一番话,便引申为指点迷津。

“夏县尊,不知谢某所说的子路问津的典故,有没有差错?”谢华盖得柳长亭提醒,才想起典故的故事,忙说了出来,“接下来谢某就要请夏县尊指点迷津了,还望夏县尊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