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第2/3页)



  我写了几个故事被大家喜欢,我想有几个原因。一个就是我最先写的故事,包括我参与写的故事,是有关黄颜的,而他那时已经在海外原创坛小有名气了,他写的故事只是一方面,很多读者感兴趣的是他这个人,所以我跟着沾了光,吸引了一些读者。再往下,我的“名气”起了一定的作用,只要是我写的,再鸡毛蒜皮的事也有一些读者会跟读。

  第二个原因是我在写这些故事期间结识了一批知傻,大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一路紧跟,她们是我最忠实的读者和支持者,更是我的好朋友。

  第三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不少热心的读者积极跟贴,这些跟贴吸引了不少读者,很多人是一天来几趟,先看故事,然后跟贴,看跟贴,再然后看艾黄的回贴,看彼此的回贴,说不定再次跟贴,再次来看回贴。到艾园看贴跟贴已经成了很多网友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此感谢各位跟读跟贴的网友,还有兢兢业业把贴子转到其它论坛的网友。

  我知道《三人行》的故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搁到现在才写,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前段时间一直有别的故事要写,比如静秋的故事,因为想赶在老三逝世三十周年前后贴完,所以一拿到故事梗概就开写了。海伦的故事,是很早就拿到了的,而且很早就写了序,吹出去了,所以只好动手。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故事跟“十年忽悠”在情节上有相似之处,主要是老康躲避安洁跟JASON躲避艾米几乎是同样的理由,这一点使我犹豫了很久。

  我不是作家,我写的东西不是我的创作,所以我并不在乎重复我自己。从某种角度讲,我也一直在重复我自己,比如我写的基本都是所谓带有命运悲剧因素的故事,而且多半是男主人公的命运有悲剧色彩,比如艾伦被收审,老三患血癌,BENNY被通缉,老康不能生育等等。一群不幸的男人,一群好男人。

  有人曾经觉得奇怪,怎么好男人都被你遇到了?你自己的男朋友,你的女朋友的男朋友,你朋友的朋友的男朋友,现在又加上你网友的男朋友。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些好男人都是通过女性的眼睛看到的,是那些爱他们的女人描绘的。“爱情使人盲目”,“恋爱中的人智商是最低的”,你随便找几句爱情名句就把这事给解释了。

  至于说为什么类似的故事都被我知道了,原因也很简单,我写的《十年忽悠》受到了一些人的欢迎,于是静秋动了心,想让我把老三的故事写出来,她认为两个故事有相似之处,如果大家喜欢《十年忽悠》,说不定也喜欢老三的故事呢?其实我刚开始写《山楂树之恋》的时候,并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大受欢迎,因为那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估计很难理解那种想爱不敢爱的心情以及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打零工的窘境。

  作家姐姐想到写《不懂说将来》,是受了黄颜《几个人的平凡事》的启发,她认为《不懂说将来》的故事比《几个人的平凡事》更曲折,如果《几个人的平凡事》有几千人爱看,那么《不懂说将来》也应该有几千人爱看,值得一写。

  《三人行》的故事,是《十年忽悠》和《几个人的平凡事》联合引出来的,安洁看《几个人的平凡事》的时候,正是她跟老康两人努力怀孕的时候,故事里面PETER的妻子因不孕检查出有卵巢癌,给了她很深的触动。她是在怀孕期间,也就是跟读《十年忽悠》期间开始写她的故事的,因为她从艾伦身上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东西,她那时是很坚定的“保黄派”,她对JASON的一些推测和评论令我受益不浅。

  到目前为止,我写的故事也一律是由女主角来讲述的,她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眼睛,她们看到的东西,我们就能看到,她们看不到的东西,我们就更看不到了。所以男主角显得云遮雾罩,见头不见尾,我们不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我喜欢用这种视角,是因为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我们不可能知道别人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只能根据他的表现来进行推测。

  除此之外,我讲故事的方法也没什么改变,一直是平铺直叙搞笑。如果你是坐在我家客厅里听我说话,你会发现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个腔调。我在日常生活中用很大的词,用很多四字成语,还夹杂一点英语和天南地北的方言,没别的,只是觉得好玩。我不会抒情,也不擅长写景,外貌描写更是一团糟,所以我很少写这些东西。在人物对话上,我根本不去想人物这样说话是否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如果我的人物说话方式一样,那我也没办法,因为现实生活中他们就是这样说话的。

  我不怕重复,但我尽力避免故事情节上的重复,因为情节一重复,大家读起来就有“炒现饭”的感觉,而且就能根据一个故事的发展推测出另一个故事的发展来,那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最后决定写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毕竟有它的独特之处,不育和代孕是我没写过的东西,可能也是很多人没读过的东西。再加上大家经常到艾园来找包包吃,我手头也没有别的包包,所以我决定先写起来,如果写到后来大家都猜出故事结局了,就用不着往下写了。

  所幸的是,除了几位跟读《十年忽悠》时就坚定“保黄”的网友和几位男同胞以外,其它人并没有完全猜出故事的结局,所以我一路写了下来。当然我这里说的都是冒出水面的读者,潜在水里的读者想法如何,我不得而知,也不妄加评论。

  故事结局出来之前,大家东猜西猜,瞎猜乱猜,批批这个,赞赞那个,今天保康,明天倒康,都很正常,我很欢迎,大家也很欢迎。但猜测故事发展和结局不是智力竞赛,也不是买彩票。猜对猜错,都无关紧要。猜一猜,活跃气氛,是件好事。但如果因为结局跟自己推测的不一样,就要大动乾戈,出言不逊,就有点小题大作,自寻烦恼,也寻人烦恼了。

  俗话说,“宁拆一座桥,不拆一台轿”,在故事结局出来之前,大家怎么批评老康,都没什么,就像闺密有了男朋友,我们会提点自己的看法一样,说得深刻,说得尖刻,无非都是为她好。如果闺密把我们的话对她男朋友讲了,她男朋友从此恨上我们,那也没有办法,是我们自讨的。但如果闺密已经跟男朋友结婚了,我们还要寻上门去,对她说“你的丈夫自私,爱算计,爱自己胜过爱他人,从来没爱过你”等等,那我们真的要摸摸自己的脑门,看看是不是在发烧了。(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