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与灵芝(第2/2页)

萧商人大喜,这不正是自己早年的追求吗?

看来,他还是有仙缘的。再后来,萧商人抛弃家业,一个人悄悄地离开邺城,他的身影最终消失在唐朝的山林间……

在这个故事中,萧逸人的人生经历了非常大的转变,最终靠一棵稀有的灵芝改变了命运的走向。

灵芝属于菌类,在唐朝时尤其被人看重,因为大家认为食后有助于成仙得道。

事实上,早在东晋年间,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就曾披露过灵芝的妙用,还指出:假如在深山中发现有七八寸的小人儿乘着微型车马,他们即是被称为“肉灵芝”的异菌所变。吃了它们,就能成仙。

唐代志怪中,果然出现过葛洪记载的那种灵芝:“昔有人泊渚登岸,忽见芦苇间,有十余昆仑偃卧,手足皆动。惊报舟人。舟人有尝行海中者识之,菌也。往视之,首皆连地。割取食之,菌但无七窍。”这则记载见于《岭南异物志》。

说的是,有旅客在岸边芦苇丛中发现“十多人”卧在地上,奇怪的是脑袋都连着地,像从地里生出来的一样。这正是葛洪所说的“肉灵芝”。关于奇异的灵芝,在唐朝还有一些记载:

玄宗天宝初年,临川郡人李嘉家的房柱上生了一棵灵芝,形状像传说中的仙人天尊。

代宗大历八年,卢州庐江县发现了一棵紫灵芝,高达一丈五尺,在尺寸上为唐朝之最。

文宗开成三年,段成式在长安修行里寓所里发现枯去的紫荆树的根部生出一灵芝,“大如斗,下布五足,顶黄白两晕,绿垂裙,如鹅鞴,高尺余”。

武宗会昌二年,宋州莆田县山冈的一块巨石上,生出一棵灵芝,大小如土筐,盖子和茎部是黄白色的,下面依次变为浅红色。这有可能是最名贵的“石桂芝”。据说,这种灵芝生于岩石或洞穴间,吃一斤可延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