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楂树之恋》 2、《山楂树之恋》为何诞生文学城(第2/2页)



  在互联网上写作的作者,其写作目的按写作对象来分,大致有三:1)为所有人写作,什么主题吸引眼球就写什么,点击越多越快乐;2)为自己写作,只是找个地方倾吐一下不能与人言说的内心,没人发现最好;3)为特定读者写作,即《山楂树之恋》作者总结的“码字为知傻”。

  不为进入文学史写作,对于《山楂树之恋》作者这样的人来说,恐怕比不为畅销写作更难。文学专业的博士,当然比一般人更通晓文学史,更明白不能进入文学史的作品就等于短命的作品,身后很少被人提起。有些艰深晦涩的作品之所以在作者身后还一再被人提起,是因为它有幸进入了文学史。进入文学史,就意味着作品被肯定,就有不朽的可能,而文人的“不朽”感,是驱动他们写作的动力。

  在这一点上,《山楂树之恋》的作者很洒脱,她写的几部作品,基本都是同一题材的。作为文学专业毕业的博士,作者当然知道作家们最怕的就是被人批评为主题重复,题材重复,她自己在几部作品的序言和后记中也有所提及。但她很认真地写这些来自于她自己和她朋友的真实故事,动机很单纯:既然她的“知傻”们爱看这类故事,她就不厌其烦地写。

  事实上,一个作者如果真想写出伟大的作品来,其实应该专攻某一类题材,某一类主题,而不必每次都挣扎着“突破自己”,去挖掘新主题,探讨新手法,使用新题材,因为再伟大的作家,一生也不可能写出多部不同主题不同题材的伟大作品来。文学全才,百年难出一个,在当今这个人人都可于互联网发表作品的年代就更是百年难遇。紧扣自己最熟悉最得意的主题和题材,反复挖掘,反复探讨,或许有望写出伟大的作品。如果今天写武打,明天写言情,昨天现实主义,明天后现代主义,必然流于表面,流于浅薄,写不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来。

  海外文学城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读者,优秀的读者成就了优秀的作者,而优秀的作者造就了《山楂树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