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朝政(第2/4页)



  如此一来,皇后之下只有敬妃、端妃和慕容妃。端妃和慕容妃形同避世,便只有敬妃还主事。九嫔只剩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李修容,接下来便是我和欣贵嫔了。我在宫中的地位也愈加稳当。

  而当我在后宫翻云覆雨、荣华得志的时候,前朝却渐渐地不太平了。

  起因不过是一件可以化解的大事。三日前汝南王玄济在早朝时不仅迟到且戎装进殿。这是很不合仪制的,朝殿非沙场,也非大战得胜归来,以亲王之尊而着戎装,且姗姗来迟,不过是耀武扬威而已。玄凌还未说什么,言官御史张汝霖便立即出言弹劾,奏汝南王大不敬之罪。

  汝南王为朝廷武将之首,向来不把开口举笔论孔孟的文臣儒生放在眼里,因此朝中文臣武将几乎势成水火,早已各不相融。而言官有监督国家礼仪制度之责,上谏君王之过,下责群臣之失,直言无过,向来颇受尊崇。

  汝南王生性狷介狂傲,何曾把一个小小的五品言官放在眼里,当朝并未发作,可是下朝回府的路上把张汝霖拦住,以拳击之,当场把张汝霖给打昏了。

  此事一出,如巨石击水,一时间文人仕子纷纷上书,要求严惩汝南王,以振朝廷法纪,而汝南王却拒不认错,甚至称病不再上朝。

  汝南王尾大不掉、声势日盛玄凌已经忧心不已,此事更是加深朝中文武官员的对立,一旦处理不好,便是危及朝廷的大事。为了这个缘故,玄凌待在御书房中整整一日没有出来。

  事涉汝南王及慕容一族,我便有些忧心,于是命流朱准备了燕窝作夜宵,一同去了仪元殿。

  奏事的大臣们已经告退,玄凌静静一个人靠在阔大的蟠龙雕花大椅上,仰面闭目凝神。我只身悄悄进去,将燕窝从食盒中取出来。他闻得动静睁目,见是我,疲倦地笑笑,道:嬛嬛,你来了。

  我温婉微笑:没有吵到皇上吧。

  他摇头,道:这几日的事你也该听说了吧?

  我微微颔首:是。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臣妾虽居后宫,也知晓一二。不过朝政纵然烦扰,皇上也要好好保养身子才要紧。我把燕窝递到他面前,含笑道:臣妾亲自炖了好久的,皇上与众臣议事良久,且尝一尝润润喉咙好不好?

  他闻言微笑,接过舀了一口道:好甜!

  我蹙眉,也舀了一口喝下,疑惑道:不是很甜啊。皇上不爱吃太甜的东西,臣妾就没有多放糖。

  他的眉舒展开来,伸一伸手臂笑道:甜的不是燕窝,是你亲自炖燕窝的心意。他翻过我的手,道:这回手没有烫伤吧?我心下微微一动,他已继续说下去:记得你第一次为朕炖燕窝,还不小心烫红了手。

  心中微觉触动,早年的事,他还记得这样清楚。眼前仿佛有一瞬的飘忽,眼见着满室烛光通明,好似十七八的月色和着红萝火炭的暖意和龙涎香的甘馥在空气之中似水流动,光明而寂静。心里沉沉的,于是道:臣妾哪里还这样不小心呢,那次是心急了。

  说话间他把一盏燕窝喝了个底朝天,道:汝南王殴打言官一事你已知晓。那么——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是否要依律秉公处理责罚汝南王?

  心中刹那有千百个念头转过,思绪紊乱,只要我说让他依律秉公处理、责罚汝南王就可以么,大仇得报的第一步呵。然而片刻的转念,很快宁神静气道: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当然要依律秉公处理,但——不是责罚汝南王。

  他微眯了眼,凝视着我,颇感意外地哦了一声,道:朕以为你会建议朕责罚汝南王的?你且说来听听。

  我含着笑意看他:皇上不怪臣妾妄议政事之罪么?

  他道:不妨,朕就当听你闲话一般,绝不怪罪。

  我调匀微微急促的呼吸,站在他身侧曼声道:臣妾不会因为私心而让皇上责罚汝南王。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抚人心,化解文武大臣之间的矛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无论是哪边伤了,归根究底伤的是国家的根本。而目下处罚汝南王,只会挑起朝廷武将更多的不满。武将——可是手握兵权的。

  玄凌右手抵在颔下,慢慢思量。我继续道:皇上其实大可不必处罚王爷来平息这件事,若这样做,不过是顺了哥情失嫂意,终究是一碗水端不平。文臣群情激昂不过是想要个说法,皇上便只要给他们一个说法就可以,最好的便是让王爷登门谢罪。

  玄凌微有吃惊之色,摆手苦笑道:你要让汝南王去登门谢罪?他那么心高气傲,简直不如杀了他罢了。

  我抿嘴一笑:那倒也未必了。我转至他身后,轻轻摆一摆衣袖,温软道:王爷征战沙场,为国杀敌,可算是个英雄。那么英雄呢,最难过的是哪一关?

  他拊掌大笑:英雄难过美人关!你这个机灵鬼儿!亏你想出这一招来。

  皇上也知道英雄难过美人关呀!我笑道:臣妾哪里知道什么国家大事,知道的不过是些妯娌间鸡毛蒜皮的事情。王爷畏妻如虎,自然是惟妻命是从,若让汝南王妃去劝,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的。臣妾曾与汝南王妃有过一面之缘,知道她并不是一个悍妒无知的妇人。

  他想着有理,却很快收了笑:那么,谁去劝汝南王妃呢?他虽是问,目光却落在了我身上。

  他自然是想我去的,那么他开口提出来和我开口提出来都是一样的结果,与其这样,不如我来说更好,一则显得我知他心意,二来也能分忧。于是道:皇上若不嫌弃臣妾无能,臣妾就自告奋勇了。

  他果然笑逐颜开,伸手把我搂在怀中,低笑道:后宫之中,惟有嬛嬛你最能为朕分忧解难。那些大臣拿了朕的俸禄,哄乱闹了半天,只能说出罚与不罚的主意,当真是无用之极。

  我含了七分的笑,三分的娇嗔,道:臣妾只是后宫中一介区区妇人,哪里是自己的主意呢,不过是皇上的心意被臣妾妄自揣测却又侥幸猜中了而已。那些大臣熟悉的是书本伦理,臣妾熟悉的却是皇上,所以皇上的天意臣妾还能揣测两分,大臣们却猜不到了。臣妾心想,皇上是最想朝廷安稳的,怎么会为文臣责武将或是压抑文臣而纵容武将呢。

  玄凌喟叹道:嬛嬛,果然是你知道朕的心意。他忽然皱眉,可是汝南王迟早是要办了的。否则朝廷将皆是他党羽,丝毫无正气可言,朕的江山也不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