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何氏发威(二)(第2/3页)

春兰让虎子带着吴耀去外面玩儿,将丫头们也都赶出堂屋,亲手倒了热茶,递到何氏跟前儿,“娘,喝口热茶吧,也消消气儿!”

又瞪春杏,“你那时什么神情?巴不得娘和爹和离呢?”

春杏笑呵呵的不言语。

何氏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摆手笑道,“行了,都歇着吧。我也累了,去睡会儿!”

春柳扫过何氏刚褪了一层皮的十指尖,心下微酸,心疼的道,“好,娘去歇着吧。”

又向春杏道,“你不是进了些擦手油什么的,拿来给娘用用。寒冬腊月的,你看这手……”

李薇坐在一旁没言语,这一个两个月,何氏是如何过来的,她因在跟前儿最久,看得最清楚。几乎夜夜都要守着姥娘灵柩到四更,又挂着何文轩,一颗心被掰成了几掰儿,回家尚不得松一口气儿,又受李王氏的闲气。人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也不是泥雕的木刻的,如何能受得下?!

春杏立时挑帘向外面一个小丫头吩咐快些取了手油来。何氏摆手,“先放着,我睡一会儿起来再擦!”

外头有丫头们烧好热水端了进来。何氏略泡了泡脚,进里间儿睡去。

此时李海歆已回来了,周濂几个将他迎到西屋里,不过,却没人开口说话。关键是周濂几个再能言善语,这老岳母要和老岳丈和离的事儿,却不是他们能说的。

半晌,李海歆叹了口气儿,摆手,“都去歇着吧。”顿了顿又道,“多开解开解你娘!”

几人面面相觑,一齐站了起来,到东屋去坐。

一进东屋这几人便相视苦笑起来,周濂坐在椅子上半晌,叹道,“世上再没比这更难插话的事儿了!他们真要和离,我们能拿个什么态度?”

几人仍是苦笑,别说是他们,便是几个亲女儿,谁又能拿个准确的态度出来?

※※※

李郑氏到时,王喜梅也到了,家里无处坐,便一齐到老家里去闲坐说话,李薇不想去听,便留在堂屋当门静坐,陪着何氏。

直到天快黑时,何氏才醒来,李薇听见动静,连忙挑帘进去,见何氏神情缓了些,笑道,“娘这一觉睡得可好?”

何氏确是累极,呛了李王氏心头又顺畅,睡得极沉,笑了下,摸着她的头发道,“嗯,好。那几个呢?”

李薇便将大娘娘过来,还有后来几个妇人来家的事儿说了,道,“家里坐不下,都在三婶儿家呢。”

何氏心知这些人来,大多是来劝合的。拍拍炕沿,“来,坐下,陪娘说说话儿!”

李薇依言坐下,握着何氏的手,一边拿了春杏新进的一种擦手油,用指尖挑了一点,在她手背上匀开,慢慢揉着。

何氏背靠着炕头,好一会儿才笑道,“梨花同意不同意娘和爹和离?”

李薇笑道,“娘是受不了嬷嬷的气,才脱口而出的气话。哪里是真想和离了?经过这一回,你们也搬到安吉去吧。我知道娘这么些年对嬷嬷的礼节照顾,都是看着爹的面子,怕爹在中间为难,才事事周到的,其实心里哪想?这回娘这一发作也正好儿,借机搬到安吉去,从此之后,娘不必再操心这边的事儿了。老家这边儿,由我们姐妹几个轮流替娘张罗就行了。也让爹脸面上过得去,您也不必再见她!”

何氏重重的叹息了一声,“这是血脉,没办法的事儿。我呀,一想起以往她做的那些事儿,心头就不甘得很!不甘我辛苦养大的闺女,还要孝敬她!”

李薇笑了下,继续抹着,“是呢,让谁谁甘心?不过,娘也说是没办法的事儿。日后我们姐妹几个替您吧。一人轮流一年,不过是逢年过节的礼仪罢了。最多不过一百吊钱儿的事儿。”

正说着,外面响起李郑氏的声音,“春桃娘,还睡着呢?”

李薇看了眼何氏,何氏直起身子,“让你大嬷嬷进来吧。”一边翻身下了炕。

李薇隔着窗子应了声,春杏已挑帘进来,一头扎进里间儿看了看,悄悄笑道,“娘,这回可出了气了。大爷爷和三爷爷,还有几个长辈听说了,都在前院儿说嬷嬷的不是咧。”

何氏笑了下,李郑氏和三娘娘李张氏已进堂屋。春兰在外面张罗给人看座儿,让丫头婆子们上茶上点心的。

三娘娘李张氏一向与李王氏不对付,这会儿便道,“哼,她可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老大媳妇儿不计前嫌孝敬她,她倒还拿起乔来了。我以看,春桃娘这回就狠抻她一回,看她日后还敢挑三挑四的!”

大娘娘李郑氏蠕着干瘪的小嘴儿,叹道,“也是咧,她若是好生生的,不挑事儿,凭着老大家的这富贵,她还能少得了?跟你婆奶奶一个样儿,见不得人家好!”

何氏整好衣裳从里间儿出来,笑道,“倒让大娘娘三娘娘跟着操心了。行了,咱不说这个了。春兰,晚饭让人整两桌好菜,因你姥娘这遭儿事,今年过年咱们礼上是粗了些。再去请你大婶儿三婶儿还和相熟的几个婶子大娘来,晚上咱们正经吃顿饭!”

春兰应了一声,转身出去吩咐安排。

五福这会儿跑过来,抱着何氏的腿儿,脆生生的道,“姥娘,和姥爷回家了。”

何氏笑将起来,啐春柳,“定是周濂教的话儿!”春柳也笑,过来抱起五福,往外面儿送,“不要你了,你个小没良心的,不偏帮着姥娘!”

李张氏与李郑氏笑了一回,说了李王氏一通的不是之后。又劝何氏,一辈子都受过来了,现在日子好了,反倒要和离,让人看笑话儿等等,也夸李海歆,“老大可是他们家少有的明理儿,早些年让你受过委屈,自打分家之后,哪里让你受过半分?”

何氏笑了下只是不作声。李郑氏与李张氏劝了半晌不见她吐口儿,这心都吊了起来,都猜何氏这和离现在倒不象是脱口而出的气话!

王喜梅连忙在中间打岔,将话岔到别处去,以她的意思,这事儿能混过去,混过去就好,大家都不提,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这两人又看家里几个闺女都是笑眯眯,一副没什么大事儿的样子,便也不再说道这事儿。只拿些县里头的事儿问她们。

李家老二避了李王氏出了家门儿,到小库那边去转悠。没成想,他刚走一会儿,再回来时,却见满街都在说,何氏要与李海歆和离的事儿。一下子急了。急匆匆往家里赶,中秋时老大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自家闺女也算有两个当官的亲戚,细算起来,中间隔的又不算远,还真指望着借着梨花小舅舅的官儿名头,给莲花寻门好亲事儿呢。

此时李海歆大伯与三叔已在李家院中达到一致意见,坚决要劝合!李家祖祖辈辈都是大字不识的庄稼汉子,都想着子侄们能借借老大家的劲儿,奔个好点的前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