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新的财路(第2/3页)

一家人仍在上午坐过的小茶楼里,又坐了大半个时辰,才听对面学堂有悠扬的铜铃声响起。

不多时便有三三两两的学子,从教室之中出来。何氏原本怕再碰到武睿又是通纠缠,却见佟永年自已个儿从学堂里急匆匆的跑出来。

等牛车离学堂远了,何氏才问,“年哥儿,今儿你出来时,睿哥儿咋没跟着。”

佟永年笑着,“下午回到学里就没瞧见他,估计是又逃了课。”

何氏点头,便不再说话。

一家四口回到家里,夕阳西沉,李薇离家才不过一天整,却象是离家很久了一般,牛车一踏上熟悉的竹林小道儿,她便从佟永年怀里直起身子,敞开嗓子喊着,“二姐三姐四姐,我回来了!”

不多时,院门口出现三个身影,李薇做着凯旋归来的身姿,向她们大力挥着手。

“娘,梨花好了?”春柳不及牛车停稳,一个箭步冲过来,焦急问着。

李薇笑嘻嘻的抱她脖子,“三姐,我早上一睁眼就好了。”

春柳舒了口气,又埋怨何氏李海歆,“梨花没事儿,爹娘咋不让人捎个信儿来。”

说着眼圈一红,指着春杏,“那丫头夜里还偷偷起来拜灶王爷灶王奶奶呢。”

春杏听见,别扭的转身往院里跑,喊着,“咱家就数你碎嘴!”

一家人都笑。何氏拎着李薇没喝完的汤药下了车,递给春兰,“晚上再熬一剂给她喝喝。夜里再发发汗。”

院中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一舍的鸡一只老母猪,三只小猪娃儿,连带牲口棚里的牛和驴都一声接一声的叫唤。李薇有时候会嫌这声音呱噪,这会听在耳中却觉得又极其动听。

李海歆去前院还了牛车。晚饭过后,跟何氏在屋里商量,“咱还欠着武掌柜给梨花出的诊金。我想着趁这些天还闲着些,紧编几天再给送过去。若到时咱还钱他不要,这簸箕就白送他,咱也不占他的便宜。”

何氏点头,又问,“给老三说这事儿没有?”

李海歆把身子倚靠在炕头,点头,“大略提了提,没细说。老三说没事儿,大不了他自己个儿摆摊去卖,或者到邻镇上去寻寻还有没有收簸箕的铺子。就价钱略低些,还是赚的。”

何氏应了声,跟李海歆说道一会儿,家里地里的事儿便睡去。

李薇头天晚上喝了药,早早上炕睡去,夜里果然又发了一层的细汗,第二日醒来更觉头清脑明,精神充沛。

何氏见她这样,一颗心算是完完全全放到肚子里。一转眼儿瞧见她又去拿小篮子往竹林子里跑,忙叫着,“不准去!”

李薇回头苦着小脸儿,拉长了声音叫着,“娘~~”

何氏脸沉着过去扯她回来,“再叫也不准去!”又看李海歆从堂屋出来,便说着,“让你爹替你去。”

李薇忙招手,笑着,“爹,你来,我教你!”

何氏刚沉着的脸儿立刻笑得舒展开来。

佟永年忙跑过来,“爹,我跟梨花去吧!”

李海歆说不用。他也让梨花教教怎么养地龙。

李薇小胳膊一挥,“走吧。教会你们。我就不管了。”

春杏也跟着过来,快走两步到她身后,弯腰拍她屁股,“家里你最小,见天儿就充你什么都懂!”

李薇仍是嘻嘻笑着,走到蚯蚓池跟前儿,见这上面儿盖着的几个草栅子仍是湿湿的,就知几个姐姐在家肯定帮她洒了水。

弯腰把草栅子掀开,叫李海歆,“爹,你拿锄头轻轻挖呀。”

李海歆依言用锄头刨了两下,下面立时露出一团蠕动的地龙,李海歆去年也见过梨花玩闹时里面儿的地龙,只是比今天这个少多了。

有些吃惊,“梨花,这些都是你养的?”

李薇头也不抬的回答,“是呀,我说能养你们都不信。我就把菜叶子扔进去了,就变成这么多地龙了。”一边细细观察着蚯蚓坑,蚯蚓粪该清了,也该添新粪了。

一面又叫着李海歆赶快挑大地龙喂鸡。挑完后又让他去洗,然后又煮,李海歆问她为啥要这样。

她暼着小嘴,拧着眉头,“粪臭死了,鸡不爱吃呗。煮熟了鸡吃着香呗。”一边儿心里暗笑着,自己现在可算是满口胡话了,这么一想孩子的身体倒也不是没优势,反正说到哪儿哪是边儿,只要不表现太过异常,家里人都不会怀疑到别处去。

李海歆听着她小大人一般一本正经的说着孩童家家的话,无奈的笑了笑,应了声好,便按她的要求在院中用瓦盆清洗了地龙,就着春桃上次帮李薇煮地龙的破罐子又煮好。

再按她的要求剁了。

佟永年和春杏先前儿还有有滋有味儿的看着,这会儿不约而同的背过身去。

至于李薇,她早就借口跑要去摘菜,跑到菜园子里躲着。

李海歆被折腾忙活了小半个时辰,才算是把拌着剁碎的菜叶子、麸皮和碎蚯蚓的鸡食拌好。

让春杏分了,拿去鸡舍喂鸡。

春兰洗好锅碗,在围裙上擦着手,跟何氏说,“娘,你还别说,咱们家的鸡,这段时间下蛋又多了。快赶上去年夏天春柳春杏抓土狗子喂的那会儿了。”

何氏笑着,“没准儿梨花这么一折腾,还真行!”

李海歆过来,也说,“往常听见梨花孩子家家的玩闹,不十分信,刚我把她玩闹的几个粪坑都掀开瞧了瞧,里面的地龙真不少。要是真能养下去,这群鸡可省不少粮食呢。”

李薇心里头笑着,她爹娘终于开始正视她不动声色的小功劳了。

有了何氏李海歆的肯定,春柳春杏两个承担照看蚯蚓池的任务,李薇除了偶尔用孩童语言叫着该添新粪了,该下菜叶子了等等,其它的时候便乖乖跟着二姐春兰照料那一大笼的小兔子。

上次刚下的那窝小兔子又已长成半大,能吃得很。除了菜叶子和青草之外,李海歆便每日去割些甘薯秧子回来,喂它们。

秋末的时候,草已枯黄,庄稼都收完了,人闲了下来。

那窝小兔子太能吃,李薇便缠着她爹把那十五六只光吃草不干活儿的公兔子给杀了。给大姐二姐做兔子毛衣裳。

李海歆自结束了这簸箕营生之后,放在别处的心思多起来。因这个想到了卖兔子皮,以这些白兔子的皮相,一张卖个五六十文不成问题,况且还有兔子肉。

李家村一带虽是大青山余脉,但是山林却不深,野味儿产的少,专门的猎户几乎没有。镇上的野味儿都是哪家偶尔捉了送去的。一只活兔子至少能得四五十文,但那是野兔子,皮相不好,肥瘦也不一。自己家的兔子春桃几个下功夫养,个个肥嘟嘟。即便不带皮子净兔子肉不如带皮相的兔子值钱,还能卖不过卖不过活鸡的价格?这样一算,兔子肉又能得四十文到六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