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出手(第2/3页)

宁弈一碗酥酪下肚,脸色就白了白,凤知微知道他嗅见这种带乳香的东西都会恶心,更别说吃了,她等着他忍不住赶紧离开,谁知道宁弈脸色虽然不好看,但竟然就那么稳稳的坐着,摆出一副“我很饱所以需要消食你们下你们的棋我看着不碍你们的事”的模样。

凤知微在心中叹息一声。

她本不想害人太甚,奈何殿下太不合作。

“微臣吃过的酥酪可算很多了,不过哪次也不及这次细嫩幼滑,甜美醇厚。”凤知微凑过身去,将那酥酪碗往宁弈面前一递,用银勺笑吟吟一挑,挑出长长一道洁白的乳线,“您瞧,这挂壁的浓厚,这香气的浓烈……”

“父皇儿臣突然想起还有急务须得立即办理不敢打扰您慢慢用儿臣就此告退。”宁弈突然站起,快速而稳定的讲完一串话,干脆利落的一个躬便转身。

“微臣送殿下!”凤知微立即起身,眼疾手快的唰一下捞起他未及拿起的折子,宁弈伸手要去拿已经慢了一步。

他扶着桌案,身子微倾,脸色有点发白的看着凤知微,凤知微抱着那堆奏章,手指轻轻在最上面那本十万大山联名奏折上轻轻的摩挲着。

两人目光交汇,一个森然一个寒凉。

交汇不过是刹那间。

身后天盛帝看不见这两人相对的眼神,犹自带笑招呼,“魏知,咱们君臣来开一局……”

在老皇有点含糊的语音里,在宁弈近乎森然的目光注视下,凤知微直直迎着他目光,唇角一抹淡淡的笑。

然后,不急不忙,手指慢慢一撇。

“啪嗒。”

一本折子掉落在两人之间。

《十万大山请设山官折》。

蓝底黑字奏本,她当着他的面,决然截留。

“哎呀!”奏本掉落,凤知微那声惊呼早已等在喉咙口,出口自然要比任何人快,随即一个俯身,便将奏本捡起,连吹带拍的要弄干净上面的水迹,一边连连向宁弈请罪,“殿下恕罪……微臣手指上沾了酥酪,手滑……”

宁弈静静看着她,没有动作,他无法弯腰,只要他一弯腰,只怕就会将那酥酪全部吐出来,到时候君前失仪还是小事,要是被人挑拨,欺君之罪也是有的。

身后天盛帝有点不耐烦的声音传来,“什么折子弄脏了?过来用墩布擦擦便是。”

凤知微将手中折子扬了扬,字迹的一面对着天盛帝,“陛下,是十万大山的折子。”

“那个啊……”天盛帝沉吟了一下,道,“那你拿过来,这事儿等下你也参详参详。”

“是!”

宁弈眼底浮现淡淡笑意。

最后关头她横戈一击,还是拦了下来。

以她的巧舌才智和最近的盛宠,不过寥寥几句,就能将本就决心不大的皇帝说动,再次推翻原先的批复。

他之前的一番口舌,至此全部白费。

对面女子含笑看着他,笑容温软而眼神决然,并没有丝毫的惭悔歉意。

他明白她的意思。

逐鹿场,你和我,都容不得心软。

你若不肯横刀立斩,那便我先绝情出手,等你以命相搏。

他有点恍惚的笑了下,以命相搏以命相搏,他若真想要她的命,抬手便可将她覆灭,可是他那么贪心,想要这承平天下,还想要这承平天下里,有安然稳妥的她。

那便这么斗下去吧,胜负分晓,看谁最终先放下。

他无声吁出一口气,深深看她一眼,转身离开。

身后宫阙深深,天盛帝正在问她十万大山事务该如何处置。

她含笑而言,委婉而中肯,“……臣自认为了解华将军,她必有良策出十万大山,朝廷的办法是好的,臣也赞同一体施行,只是此时似非最好时机,不如再向后推推,等南方战事稍定再说……”

宁弈的脚步顿了顿,随即快速走开。

在某个隐蔽的宫墙拐角,他扶着墙吐了个痛快,随即叫过一个亲信太监,道:“速速通知辛大学士,今晚到我府中一叙。”

那太监飞快的去了,他转身回望寿安殿方向,想着那套由她献上的《天盛志》,眼底亦如这天色,风雨欲来,阴霾沉沉。

==

长熙十八年七月,“河内书案”爆发。

起因是一个来自于边远地区的河内士子,在进京应秋闱时,一次酒后,和同伴炫耀自己是辛大学士的同乡,又吹嘘自己有新版的《天盛志》,此言一出顿时惹起同伴嘲笑,谁都知道《天盛志》是皇家历时五年,以辛大学士为首,集天下名士大儒和绝版图书之大成的大典之书,不过刚刚付梓,还没刊行天下,他一个边远小县的书生,怎么可能有这本书?

那书生出口后便觉得失言,原本打算就此打哈哈过了,不想别人却放不过,几番讥笑,那人受嘲不过,当即搬出一个书匣来,打开来看,蓝底丝绸封面鎏金大字《天盛志》,内容翔实,节录分明,看来竟然不像是假。

众人啧啧称奇,大多人看过也就罢了,但是在场有几位帝京官宦子弟待考士子,嫉妒这河内士子少有文名,害怕他成为自己竞争对手,当即回家搬弄是非,其中有位士子的父亲便是御史,当即一本奏上去,弹劾《天盛志》总裁辛大学士擅自流传未经御批刊行天下的国家典籍,顺带还参了次辅魏知一本,说魏知担任青溟书院司业期间也挂名《天盛志》副总裁,此事难辞其咎云云。

奏章递上去,天盛帝当庭暴怒,等到他把那本《天盛志》粗粗翻了一遍,更加勃然大怒。

“混账!”老皇帝一抬手,便将那本册子砸下了金殿,“这个是什么版本的《天盛志》?为什么还有《大成之殆》这一卷?朕手中那卷,为什么没有?”

满殿肃然无声,《天盛志》两大总裁,辛子砚凤知微当即出列免冠请罪。

但谁都知道魏知不过是顺带责一下,很明显这书来自河内,是出身河内的辛大学士赠给自己的同乡的,但为什么和上呈御览是两个版本,就没有人知道了。

天盛夺国于大成,早先又是大成外戚之族,在为人臣子和夺国过程中难免有些见不得人的事儿,这都是天盛帝的最大禁忌,向来不容人有一言一语非议,当初天盛刚立国,一批大成遗老作诗讥刺皇帝得位不正,当即被族诛,有些已经死了的,也被从坟墓里拖出来戮尸枭首示众。

文人祸国,天下思想必须一统,这都是历朝帝王奉行的圭臬,天盛帝自然也不例外。

辛子砚之前已经得了宁弈关照,对此事心里有准备,但此时听见《大成之殆》四个字,脑中也轰然一声。

当初他主持修纂《天盛志》,按照史学惯例,必然要有大成简述,《大成之殆》这一卷初稿出来后,是时任副总裁的魏知提醒他,涉及大成前史,务必慎重,这一卷有些东西忠于史实,只怕便不忠于陛下了,他想想也对,便将已经编好的这一部分撤出,修纂处的各类书籍堆放成山,之后扔到了哪里也不记得了,如今怎么会出现在另一本《天盛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