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微笑着面对它(第2/2页)

杨士奇想到这里,急忙躬身道:“启奏陛下,前朝暴虐,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儒者地位连倡优都不如,太祖登基之后,苦无文官治理天下,这才恩遇文人,给予免役免赋之权,还派遣奴仆……其用意就是大兴教化,培育人才。太祖又在各地建立官学,凡是通过科举的秀才,都能入学读书。”

杨士奇回顾了历史,立刻道:“可近些年来,读书人越来越多,官学良莠不齐。因此民间兴学之风大盛,从蒙学开始,一直到各种书院,层出不穷。士子虽然挂名官学,但是由于缺少名师指点,依旧不得不求学书院。自从洪武二三十年开始,江南的书院数量多达几十座,有些书院更是聚众上千人。”

“由于开销太大,所以许多书院背后,也有商贾支持,由此观之,楚王朱桢所言,未必是假的。”

疯了!

面对杨士奇的话,五位阁员都有共同的念头,这家伙疯了,这些话无论如何,也不该从你的嘴里说出。

你这不是刨了祖坟,还把祖宗十八代的尸骨放到光天化日之下。

杨士奇,你这个文人的耻辱,士人的叛徒!

杨士奇似乎能感到背后灼热的目光,他也顾不得什么了。

柳大人讲得对。遇到困难,就要微笑着面对!

“陛下,若要彻底整顿,臣以为至少要做两件事情,其一,是广兴蒙学,从幼童的培养开始,其二,是整顿官学,增加名额,选派名师,甚至单独重整官学体系。这两点归结起来,又是一个字——钱!”

“按照一个县每年开支一万两计算,大明一十三省,加上京城九边,就有一千多个县,数百个卫所,差不多要投入两千万两。这还不算前期建立学堂的费用,而且学生入学之后,要提供食宿衣物,要用的笔墨纸砚,要教材书籍……林林总总,一年没有五千万两的开支,是断然不够的。而且这还仅仅是户部支出,并没有算上地方开支。若是富庶的地方还好,那些穷苦偏远的地方,如何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杨士奇的这番话,让其他五位阁老大吃一惊。这简直是飞来一笔,扭转乾坤啊!

算起来士人兴学,其实是对官方教育投入不足的补充。

众所周知,朱棣是很在乎钱的,这么大的开支,足以吓退这位永乐大帝了吧!

杨阁老,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