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名动朝野(第2/2页)

他只是让学生们尽力去思索。

朱熹说过,万事万物,都逃不过一个理,什么都有理管着。可柳淳呢,偏偏找出了一大堆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区分的案例。

原本被禁锢的太学生,脑袋终于活泛了起来。

可以明显看到,越是往后,他们有关财税的讨论就越丰富……比如最初他们的主张都是强调平均。

但很快有人提到了税收的便捷,比如有人就说,征银比征粮方便。可有人也说,百姓家家有粮,可不是家家有银子!而且银子有折色的问题,再说了,有银子就一定能买到粮食吗?涨价了怎么办?

这些讨论的内容,到了最后,甚至有人主张,该利用不同的税率,来调解产业,比如作坊是生产商品的,跟农夫种田没什么区别,因此“工”应该和农民一样纳赋,而只是负责贩运的商人,该课以重税。

可有人却主张,没有商人的贩运,工和农如何能赚钱,所以歧视商人是不对的……显然,持这种观点的,已经在挑战士农工商,四民等级了。

还是那句话,柳淳并没有给出他的答案。

老朱也觉得,这种事情,未必有最后的答案。

但是这一本厚厚的文稿,完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原来执行起来,还有这么多的说道,连朕也始料未及啊!”朱元璋颇为感慨,“传旨,捡这里面重要的,明发六部,让朝堂的那帮废物睁开眼瞧瞧,以后谈论朝政,也给朕拿出点真东西!”

老朱又想了想,自语道:“朕的这些弟子确实不错,该如何赏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