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父子分歧(第2/2页)

让老朱兜头泼面,一顿臭骂,朱标浑身战栗,他身体本就不好,此刻咳嗽更加剧烈。

“儿,儿臣听过一些疯言疯语,并未当回事,儿臣身为长兄,有失察之过,儿臣愿意领受责罚。”

朱标说着,双膝跪倒,匍匐地上。

老朱瞧了半天,也心软了,毕竟朱标才是他最疼惜的儿子,精心培养的继承人。老朱亲自伸手,把朱标搀起来。

“不说那个畜生了,朕问你,为何反对清丈田亩,为何不愿意改革税法?”

面对老朱,朱标不用起承转合,直接道:“父皇,说起来还是因为苏州之行啊!”

“哦?”

老朱轻笑,“那一次,朕算是开了眼界,一个小小的钱庄,就可以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而且苏州商户,居然有那么多的钱!朕过去只想着种田纳粮,天经地义。也觉得历经战火,民生凋敝。长途贩运,又非常辛苦。就没有过多征收商税,却没有料到,竟然错失了这么大的一块财源!”

老朱颇为懊恼,“柳淳那小子讲得对,丁税只会越来越少,只有商税才是最靠谱的。朕决意改革税法,也是想给你打个坚实的基础,难到不好吗?”

朱标吸了口气,声音沙哑道:“父皇,儿臣在苏州看到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如同洪水滔天,百姓无知,最易被煽动蛊惑。相比之下,士绅有家产资材,他们反而更加渴望稳妥。有他们治理乡间,教化百姓,地方就会安宁太平。父皇甚至准许乡绅族老,扭送欺压百姓的官吏进京,不就是如此吗?”

见老朱没有说话,朱标似乎得到了鼓励,他仗着胆子道:“父皇,得万民之心难,得士人之心易,儿臣觉得当下并非要增加国用,府库之中,存粮已经足够五年之用,百姓也不似国初那般穷苦,现在正是大兴教化的时机,儿臣觉得借着六元为表率,多开几次恩科,多选些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吏,才是最紧要的。”

朱元璋听着太子的建议,微微冷笑,“朱标,这又是哪位师傅给你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