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3/3页)

说完这话,大伯娘也不管她愿意还是不愿意,搀起她就往她家院子去了,硬是给她搀到了堂屋里,回头还喊了大郎过来看着,这才安心的离去。

温氏这回还真没反抗,她盘算着,养猪确实是个好主意,毕竟没分家时,她没少看王香芹伺弄猪。再说了,就像大伯娘说的那样,问题在于猪种的好坏,跟养猪的法子关系不大的。那就……

“大郎啊,等我生完这胎,猪丫也大些了,到时候咱们把她接回家,让她帮着照顾小的。我呢,正好腾出手来养些猪啊,再喂几只鸭子,你看成吧?”

“成成,只要你别老上爹娘那头闹事,你想干啥我都没意见!”

**

等王香芹一行人赶到县城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他们还不知道大伯娘帮着搞定了温氏,只一心往县衙门那头冲。

“咱们还是先去县衙门,把让步说一说。态度诚恳一点儿,说不准县太爷就立马放四郎出来了。就算今个儿赶不回家了,咱们拿钱去客栈住一宿,也总比让四郎待在牢里强。”王香芹如是说。

她的想法得到了朱家其他人的赞同,不管怎么说,还是先见了县太爷更安心。

别人要见县太爷还是很麻烦的,不过朱家人却是得到了通融。

片刻后,县太爷在偏厅接见了他们,神情复杂到了极点,尤其是看向王香芹那眼神,透着一股子一言难尽。

朱四郎和王香芹的绝美爱情啊!

之前县太爷是不知道这个事儿的,毕竟县城离秀水村挺远的,再说了,县太爷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正事儿都忙不过来,哪有闲情逸致去关心乡下地头的八卦消息呢?等他对这个案子产生了怀疑后,又派师爷出马仔细调查,结果就被真相怼了一脸。

这俩人他都见过的,朱四郎一看就是个典型的憨厚农家汉子,反观王香芹,一开始要是没带任何偏见的话,就会觉得这是个长相不错的农家妇人。可知道得越多,县太爷这心情就越是五味杂陈,很明显,他看出来了,这俩人中真正当家做主的人是王香芹啊!

再就是,县太爷还不像乡下人那么蠢,真就相信了那些鬼话。什么王香芹被朱四郎骗了,用不娶做威胁,这才哄的她将养猪秘诀带到了夫家等等。

朱四郎是真的傻啊!

真真切切、不掺任何水分的傻啊!

这种人能套路王香芹?!

结合秀水居士写的那个话本子,县太爷大致的猜出了真相。估摸着就是王香芹自个儿琢磨出了一套养猪的诀窍,不想留给娘家人,想带到夫家去。确切的说,应该不是娘家和夫家的差别,而是想留给自己和自己未来的孩子。偏生,娘家给她说的亲事是镇上的,据说家境还不赖,那样的话,等于绝了她养猪的路。偏巧,亲妹子说的亲事就是同村的人,典型的农家,家境比不得镇上那个,却也比娘家好多了,能支持她养猪。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容易解释了,从话本子上推测,那个汪小姑是个傻子,这种没脑子的傻货最好忽悠不过了。只要在她跟前多编排两句,什么亲姐妹不同命,什么我要去镇上享福了你留在村里好好过日子,没事儿多来瞧瞧爹娘……

瞎编一些话,随便这么一挑拨,傻货还不得上当受骗?甚至在真的发生了姐妹易嫁的事情后,外人还不会责怪王香芹,毕竟在正常人看来,明显是镇上的那家更好。

县太爷头脑风暴了一阵子,再看到王香芹里,当真是感概连连。

这人吧,其实不一定特别聪明,或者说小聪明是有的,就是没用在正道上。满脑子就只想着自己,连娘家人都不管,自然更不会在乎其他没啥关系的乡下农户的死活了。不能说她就是根子坏,但天性薄凉是真的。

继宁氏之后,县太爷也将事实真相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只不过,宁氏欠缺的是身份的问题,她想不到穿越的。县太爷则将一切归咎于王香芹本身就是个薄凉的人,毕竟这年头嫁出去后不管娘家的情况也挺多的。

“说吧,你们打算怎么弥补自己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