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第2/2页)

宁氏瞅了一眼活脱脱像狗啃过一样的肉,嫌弃得不要不要的:“知道了知道了。”顿了顿后,她忍不住吐槽道,“这肉我都会做了,过年再做给你吃。”

灶台太高兴了,顶着油嘴就给他娘亲香了一个,气得宁氏差点儿没忍住抽他。

至于王香芹拜托的事情,宁氏倒是答应得很爽快,还说到时候她顺便将驴车赶过去,正好今年赚了不少,在县城里采买一些镇上买不到的好玩意,回家过个好年。宁氏倒是没刻意问朱母家里缺啥,因为想也知道朱母肯定会说啥都不缺的,她只盘算着回头去镇上瞧见好东西了多买一些,提前说这个没意思。

还真别说,宁氏跟温氏想到一块儿去了,只是她俩的做法却截然不同。

温氏是得了大郎的叮嘱,让她寻思下今年给什么孝敬,钱和米粮肯定会给的,可他们到底是长房,眼下父母由四房赡养了去,他们身为长子长媳总不能跟其他几兄弟一样只给那点儿孝敬吧?大郎的意思是,正好快到年关了,借着这机会给东西,当父母的就算心里不痛快,也不会发出来的。

道理温氏都懂,可她却不想平白吃了这亏。她算是看出来了,朱父朱母跟了哪一房,那房就是享福的。朱父是老庄稼把式,有他盯着,地里的收成还能差了?朱母眼下连四十都没有,又是利索人,什么活儿都会干,有她在,王香芹是半点儿都不需要操心家里的活儿,到点回家就有热饭热菜吃,还有人帮着喂鸡捡蛋洗衣打扫……

哪儿有便宜都叫四房占了,偏叫他们大房多出孝敬的?

话虽如此,温氏也没直白的拒绝,她就是跟宁氏想到一块儿去了,觉得只要直筒筒的问朱母缺啥,朱母肯定会说啥都不缺的,这样一来,她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少给孝敬了?

这么想着,她也就这么做了。

朱母倒是如她所愿的说了自家不缺任何东西,结果宁氏那头的孝敬还没到,毕竟她要等去县城后才买年货,倒是田氏指派三郎送来了孝敬。

木炭、棉花、布料、糖块、瓜子……

田氏也是能耐,她这哪里是送孝敬,压根就是帮着把年货采买了一遍。当然,这些年货也就是将将够,要多买也是可以的,且她买的都是很寻常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出众的。田氏这么做也是想过的,她觉得她不能抢二嫂的风头,不是没钱,是不能把二嫂比下去,不然谁知道二嫂回头会不会找机会收拾她。

宁氏还真就特地过来瞧了一眼,她是做惯了买卖的人,如今算账的本事是远远超过了六郎的。只草草的扫了一眼,她就大概的估算出了这些东西的价值。

看着种类挺全乎的,东西也不老少,可实际的价值绝对不会超过五两银子。

对比一下自己的预算,宁氏顿时放下心来,暗道三弟妹还是挺有眼力劲儿的,知道不能越过嫂子去。又想着田氏给她留了面子,她也得提点提点牛氏,让牛氏按着田氏给的孝敬略减一分来送。

这是啥?这是妯娌们之间的默契啊!!

其他人都高兴了,唯独温氏……

疯了吧???

他们秋收以后才分的家,眼瞅着连半年光景都还没到,怎么就要给那么多孝敬了?况且,当初分家时说好的米粮和钱都是依着数给的,等于这就是平白多添的。可试想想,朱父朱母能吃多少东西?其他几房给的米粮都吃不完,更别提二老年纪又不大,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所以她们这是想便宜谁啊?

温氏气成了蛤.蟆,想着就算意思一下送了年礼也一样会被人说嘴,索性就捏着朱母先前给的话,回去告诉大郎,只道朱母亲口说的,家里啥都不缺。

朱母还真就不稀罕这些,分家时,家里的钱财是都分了出去,可之后各房给的米粮和钱,王香芹全没要,就让她自己留着。再一个,她手里还有另外一笔钱,就是六郎该得的那份家产。哪怕她并不会去花用六郎的钱,可手里捏着钱,仓里堆着粮,后院养着鸡,还有其他几个儿媳妇时不时孝敬的衣裳、吃食等等,她真的不稀罕倒霉长媳的那点儿破玩意儿!

她是没说啥,不过朱父却上了心。又因为眼下离年关还有一段时日,朱父只是在心上记了一笔,并没有明着说出口。他还想给大郎一次机会,年礼送早送晚无所谓,送多送少他也完全不在乎,可要是完全不记得这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章,大概12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