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第4/4页)

温氏气得脸都红了,哪怕明知道大郎瞧不见,她还是回身冲着那方向狠狠的瞪了两眼。转身却发现王香芹又拎着猪食桶忙活去了,紧走了两步跟上后,很快却又狐疑了:“为啥你这食槽里的饲料看着有点儿不一样?”

“每头猪的情况不同嘛,其实这一排还好,全是怀孕的母猪,饲料差别不大的。大嫂你要是去看隔壁的空怀母猪和另一边的公猪,那才叫饲料不一样呢。”

“不都是猪吗?”温氏一脸的狐疑。

“猪跟猪之间的差别可大了去了,先不说每个阶段的营养需求不一样,就算是一样的月龄,公猪母猪吃的饲料也是大有不同的。还有啊,咱们就说母猪好了,没怀孕的时候要调养身子,让它们便于受孕,等怀孕了,首先要保证它自身的营养,其次才是保证肚子里的猪仔们,同时也不能让它们只吃不动光长肉,这样的话,保不准会难产的。哪怕等后面顺利生产完毕了,产后护理也不能放松,一旦产后护理不周到,回头落下了月子病来,就难保下一胎了。”

王香芹平时话是不多,不过提到了专业的事情,她还是很能聊的。

她也不介意别人学了去,说白了,这些知识搁在她上辈子真的算不上什么的,几乎稍微有点心的人,随便上网买几本养猪指南就能知道了。这养猪,难点不在于怎么养,而是如何坚持下去。养猪跟养鸡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投入大回报却很晚,必须要有很好的耐心,以及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的专注于养猪事业。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香芹的养猪系统。

尽管穿越后系统君一度脑子不正常了,可在养猪这个事情上,却至始至终都是很正常的。也正是在系统的帮忙下,王香芹才能在这个生产力落后,且全无疫苗概念的年代里,大规模的养猪。这要是没系统,哪怕她有再多的经验,也不敢这么做。谁都知道,养殖这个事儿一旦上了规模,爆发疫病的概率太高太高了,要么提前打好疫苗,要么干脆就直接家庭小作坊式养殖,不然就算再怎么注重卫生也很难保证牲畜的健康。

才这么想着,王香芹心里忽的打了个突突。

“大嫂,你那头的鸡棚里有多少只鸡了?”

温氏还沉浸在王香芹方才那一长串的话里,她原本只是觉得王香芹这人矫情,本人爱干净是没啥,哪怕冬日里洗澡也不过费点儿柴禾罢了,可猪舍弄得那么干净干什么?

可惜那是她原本的想法了。

到了今时今日,温氏终于明白了,王香芹根本就不是矫情,而是脑子有病。这要是没病,谁会这么伺候母猪?伺候孕妇都没这么精细的,还特地分成没怀孕的、怀孕的、生产之后的饲料?那她呢?她也怀孕了,吃的跟平时不也没啥区别吗?

这才刚刚意识到人不如猪的温氏,冷不丁的听到王香芹唤她,还被吓了一跳。缓过来后,温氏既觉得难堪,又有了些不耐烦:“叫啥叫啊,我就在你跟前,你说啥我听不到啊?干嘛呢?”

王香芹微微皱眉:“大嫂,我刚想到一个事儿,你到底在屋后养了多少只鸡?我记得光是鸡棚就搭了两回吧?”

搭鸡棚要比盖猪舍容易太多太多了,压根就不需要买石料砍木头,基本上就是劈些篾竹搭起来就成,怕漏风可以糊些泥巴,至于上头一般都是茅草顶。熟手来做的话,都不用半上午就能搭出一个鸡棚来。

老朱家屋后挺大的,最早王香芹刚进门时,被朱母分配的任务就是喂猪,那段时日她倒是天天往屋后跑。可这不是屋后不养猪了吗?原先的猪圈都给拆了,又搭建了鸡棚。王香芹自己这一摊事儿都忙不过来,怎么会有闲心往屋后跑?也因此,算算时日,她差不多已经有近一年光景没去过老朱家的后院子了。

这会儿她问这话,也没旁的意思,就是突然想起了大规模养殖的弊端,想提醒下温氏注意疾病预防。她本人并不曾大规模的饲养过鸡,可养殖知识本来就是相通的,卫生消毒工作永远都是养殖场最重视的问题。可她仔细想来,好像温氏并不在意这个。

再看温氏,却是一脸的不高兴:“啥意思?就许你盖猪舍,不兴我搭鸡棚?我就搭了鸡棚又咋样?”

“我没那个意思,就是想问问大嫂你究竟养了多少只鸡。”王香芹尽可能平静的问着,可眉宇间还是透了几分愁容。

“本来早就超过一百五十只了,这不是年前被娘一口气杀了二十只,又往长房送了四只,还叫你们几个一人拎了一只回娘家。再算上前头五郎娶媳妇办喜事,娘也杀了好几只,还有那个……”温氏本来是面露不悦,等说到后面,却是不由的带上了伤心。

她养鸡容易吗?从最好到处筹钱筹鸡蛋,说尽了各种好话,那五十只受精鸡蛋还是她娘家人帮着好不容易凑到了,结果就因为猪毛的冒失,五十只鸡蛋啊,全毁了。之后虽说得了朱母的资助,买了五十只小鸡仔,可养鸡的过程也是很辛苦的,能形容眼下这规模,当真是经历了一番艰难坎坷。

结果呢?

朱母说吃蛋就吃蛋,说杀鸡就杀鸡。要不是这样,她的养鸡场规模肯定能更大!

温氏忽的一顿,旋即一拍巴掌:“我就多多养鸡多多孵蛋,四弟妹你等着瞧吧,三十头猪怎么了?就算回头下了猪崽子,能有我孵蛋快?总有一天,我的鸡会超过一千只的!等着,过了元宵节,我就让大郎再去搭两个鸡棚,你瞧着吧!”

王香芹:……

我的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