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四皇子出了汴京城后, 便稍稍松了一口气。

方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即便有官兵在两旁护送, 若是真有人当众行刺,无论是成功还是不成功,对他而言都不是好事, 因而反倒比在外头时更为棘手一些。

好在宁端不负众望地将这些刺头在暗地里都拔除, 让他明面上看起来平平安安地出了汴京城。

“四殿下。”王虎从旁策马上来, 压低声音道, “大人先前留了信, 令我出了城十里之后再交给殿下。”

刚刚松了口气的四皇子:“……”

他将视线落在王虎蒲扇大小的手中捧着的一封信,难以想象宁端居然背着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了别的安排。

还好宁端和他不是亲生兄弟,也根本不想当皇帝, 否则谁能争得过他?

四皇子有些赌气地一把将信取过, 略显粗暴地将信拆开,边撕边道,“你是不是比我还早知道?”

王虎朝他露出一个憨厚又傻乎乎的笑容。

这也没用, 四皇子已经猜到答案,于是他更气了。

可是在看到信上宁端言简意赅写的内容后,四皇子的怒气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一个字也没错过,而后长出一口气,“好,就按他说的路线走。”

即便只有两天不到的准备时间, 宁端还是硬想办法安排了两条路线,一条假的,只要在礼部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点,另一条,却是只有宁端和王虎才知道怎么走的。

四皇子心情复杂地把信烧了,心想他老子死之前硬是要宁端亲笔拟遗诏,又令年纪轻轻的他成为四位辅臣之一,果然还是有先见之明。

如果宁端不是重臣,对皇帝来说,就会是个大麻烦了。

四皇子低头将信随手扔到炭盆里烧了,而后才抬头看向眼前康庄大道。

管他的,宁端又不可能跟他抢皇位,不需要担心。

*

听到四皇子已经出宫之后,坐在席府之中的席向晚就绷紧了神经。她知道四皇子此番高调前往天坛的作为是为了引开樊子期和朱家的注意力,才会以身犯险。

若是一举成功,那就是一箭双雕的事情,可万一失败,后果就不好说了。

更何况,这时候破格坐镇在宫中、代替皇帝处理政务的宁端几乎是瞬间成了众矢之的,即便宁端早就给她写信承诺一切准备齐全不会出事,席向晚也有些安不下心来。

她摩挲着冰冷的腰牌,知道这是代表着她可以随时进宫,不需宫中传召、也不需搜身的象征。

可宁端送来这个,究竟是为了能让她有事时能直接找到他,还是为了别的?

“姑娘若是真担心大人,不如给大人回封信?”翠羽难得见到席向晚这幅心神不宁的模样,不由得建议道。

席向晚侧脸看看她,笑道,“又调侃我,方才倒是想写信,提笔忘字,写不出来,才作罢的。”

翠羽掩嘴轻轻笑了,“姑娘文采这般好,竟连封信也写不出来,我却是不信的。”

席向晚倒是真写不出来。想说的话太多,区区心中寥寥三两句话怎么能说得完呢?

她望着眼前半干的砚台,想了想干脆提名抽纸在上面写了一行字,便吹了吹叫过翠羽,“行了,送信去吧。”

翠羽纳闷道,“姑娘,写这么短?方才不是写不出来吗?”

“写不出来才会这么短。”席向晚不讲道理地将她遣出门去,“就你爱唠叨,送信的活也是你的。”

“那可是宫里头,我进不去啊姑娘!”

“你进不去,信总进得去。”席向晚意味深长地冲翠羽笑了笑。

翠羽这下不说话了,她小心地将信装好,无可奈何地转头出了席府,直奔皇宫而去,叉腰想了一会儿,选了一道东门,在门外蹲了一会儿,果然见到钱伯仲率人路过,赶紧跳起来喊他,“钱大人!”

钱伯仲吓了一跳,转头走了两步,才见到宫门外被两名禁卫军当成好事者撵着跑的翠羽,嘴角一抽,“这人我认识,是找我的,你们回去站着吧。”

翠羽逃了这一小会儿也不觉得累,整了整自己有些凌乱的头发后,才上前将手中薄薄信纸交给了钱伯仲,“钱大人,这是我家姑娘的信。”

刚刚从宁端那儿出来的钱伯仲想起了“大事”两个字,顿时义正言辞双手接过,“我懂了,立刻给大人送过去。”

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眼神,掉头分别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钱伯仲去而复返时,比上一次敲响御书房的门时底气还足,就算看见宁端微微蹙紧了眉心也不紧张,低头行礼道,“大人,我有大事禀报。”

宁端手中朱笔没停,“有人招了?”

“尚无。”钱伯仲诚实道。

宁端手上动作顿了顿。

钱伯仲赶紧补救,免得自己被当成是来给宁端找麻烦的,“但刚才席大姑娘从宫外头让翠羽给送来了信。”

宁端终于抬起了头来,他一手将笔搁下,另一手直接伸向钱伯仲,“拿来。”

钱伯仲上前两步将重得好似块石头的信函放到宁端手中,长出一口气:果然,席大姑娘的事,就是大事,这信送得没错!

宁端就边将信从一头打开,边又抬头看了眼还呆愣愣站在面前的钱伯仲,声音薄凉,“要我给你赏钱?”

“下官告退!”钱伯仲恍然大悟,告退之后出了门,在门口做了个深呼吸,脸上露出了长辈的慈爱笑容。

御书房里的宁端在开信之前就摸得出里面只放了一页信纸,可在打开之后看见里面还真的只有一页纸时,他不自觉地就将浅色的嘴角抿了起来。

将信纸完全展开时,上头更是只写了一行字,就在正中,是席向晚的手笔。

“望君顺遂,静待归期。”

宁端轻轻用指腹抚过这八个字,有些沉重烦躁的心情顷刻间就平静了下来。

他其实曾经好奇过,为何席向晚一个从未离开过汴京、甚至连自己家门也没怎么出过的姑娘家,能写出这样一手字。

都说字如其人,大家闺秀们的字都是极其秀致小巧的,即使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也另有一番风味,并不令人觉得难看。

可席向晚的字却从骨子里透出来一股不屈居人下的傲然,光是这么看上一眼,其中就没有什么少女情思和旖旎,锋利得像是上峰给下属写的一封令状。

可她写的内容又往往十分柔软,宁端不知道还有没有别人曾经收过席向晚亲笔写的信,但他却知道自己每每深夜无法入眠时,只要起来翻看她过往令人送来的信件,反复重读其中的字句内容,便能触及到她的内心,从而变得平静下来。

这次也一样。只八个字,便足够令如今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宁端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