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第十八章 隐初在我(第2/3页)

原来她竟是这样的心思。

周渊微笑道:“姑姑还记得江南旧事?那时爹爹很忙碌,我和姐姐总是跟着姑姑,我的剑术也是姑姑教的。”

太后叹息道:“怎么不记得?这么多年没有回去,红玉山庄的玫瑰都开了吧。”

周渊单膝跪在太后面前,仰头微笑道:“姑姑,就让渊儿回江南去代您照料那些玫瑰,好不好?”

太后拉着她的手,含泪颔首。

周渊走后,我提笔一挥而就。画的是素衣散发的太后在水边浣花濯剑,一朵幽艳的玫瑰斜插在她的鬓边。广袖盈风,褪至肘间,露出一截雪藕似的小臂。长剑如水,在碧绿的湖水中延展无踪。太后淡泊安详,唇角噙笑,悠然望远。

太后凝视良久,赞叹道:“好画。让本宫想起了年轻的时候。”她抬手拭去泪痕,向佳期道,“也让本宫起了归隐之意。于繁华锦绣处,望江湖之高远。甚好。拿去如意馆,本宫要挂在这里。”

从济慈宫出来,已是流霞满天。各样绚烂的色彩随意铺陈,仿佛画者无心染就,却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入宫四年,我竟然从未好好欣赏这日落之色。绿萼在我身后,捧着太后赏赐的各样物事,问道:“太后夸姑娘的画好,又赏赐了这么多,姑娘怎么还不高兴?”

我笑道:“我何曾不高兴?只是有些伤感罢了。”

绿萼道:“是因为周贵妃要走么?”

我不答,只是问道:“我问你,你觉得人生一世,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才好?”

绿萼侧头想了一会儿:“要有吃有穿,有金银首饰戴,有人服侍,什么都不用做,还要……自由自在的,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我失笑,望着西面高高的宫墙道:“不错,从此她便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绿萼道:“姑娘是在说周贵妃么?”

我颔首道:“今天在济慈宫听到的话,一句也不能往外说。这后宫,就要有一场大风波了。”

周渊走了,不曾与皇帝道别。听说皇帝得知她出关,按捺不住性子,特意去遇乔宫寻她,结果只看到一纸轻飘飘的诀别书。皇帝当即大怒,下旨将遇乔宫的宫人都关进掖庭狱待审,幸而佳期及时赶到,将皇帝请去了济慈宫,宫人们才免于被迁怒。

接下来的两天,皇帝异常平静,对贵妃出走之事只字不提。听芳馨说,李演和小简整日战战兢兢,生怕触怒皇帝。我或是躲在文澜阁校书,或在漱玉斋作画,无事绝不外出。然而到第三日,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一天傍晚,我正在花园中用膳,忽见紫菡不等通报便奔了进来,两个宫人跟在她身后跑得满头大汗。我搁箸道:“紫菡?这是怎么了?”

紫菡跪在我面前,伏在我膝头哭道:“姑娘……姑娘将奴婢从陛下身边要回来吧,奴婢不想做女御了。”

我示意绿萼扶她起身,与我相对而坐。紫菡满眼是泪,一脸惊惧之色。我伸手扶了扶她发髻上一支摇摇欲坠的紫玉簪,柔声道:“究竟何事?”

紫菡喘息不止,一味揉搓着帕子擦眼泪。绿萼奉上茶来,我亲自赶了赶茶末,送到紫菡面前。紫菡双手接过,方略略平静:“姑娘。张女御恐怕就要被打死了。”

我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张女御不是甚得圣宠么?”

紫菡泣道:“刚才奴婢和张女御一起服侍陛下用晚膳,李公公为了让陛下高兴,便叫了两个乐师来奏乐。陛下便问最近排了什么好歌舞,那乐师不知就里,说乐坊新排了一支剑舞。陛下一听便不高兴了,李公公赶忙使眼色叫那乐师说些别的。陛下忽然发怒,骂李公公放肆,说他在御前眉来眼去,罚李公公在仪元殿外头跪着思过。”

我叹息道:“李公公也算是长辈了。”

紫菡道:“连李公公都罚了跪,简公公就更加小心了。陛下似乎和自己过不去一般,非要看那支新排的剑舞,结果越看脸色越难看。奴婢吓得一声不吭。张女御胆大,又仗着自己得宠,便劝陛下不要生气,说周……周贵妃不辞而别,不值得动怒。皇上当即便砸了汤碗,溅了奴婢一裙子的汤水。”

我低头一看,果见她淡紫色的长裙上满是汤渍。紫菡接着道:“陛下斥责张女御妄议,又责骂她对升平长公主不敬,寝殿规制僭越。命人拉出仪元殿杖刑。”

我冷笑:“寝殿规制僭越?不是圣旨赏张女御章华宫西侧殿居住的么?”

紫菡道:“张女御在仪元殿外除去外衣、脱了鞋子、又散了头发,苦苦哀求,陛下就是不理,还把奴婢也赶了出来,只留了简公公和良辰姑姑服侍。姑娘,陛下这般喜怒无常,奴婢害怕。奴婢不想留在定乾宫了。姑娘去把奴婢要回来吧。”

我擦去紫菡脸上的泪水,合着她的手道:“周贵妃是陛下最在意的人,因为在意,所以喜怒无常。你只要不在这件事上胡言乱语,陛下就不会迁怒于你。你已经是女御了,将来一定会做姝媛,甚至妃嫔。谨慎仔细是你最大的好处,小心在意,挺过去便好。”说罢命人添了碗筷,留她在漱玉斋用膳。紫菡惊魂未定,只是哭泣。

正说着,小简来了。紫菡连忙背转过身拭泪。小简行了礼,瞥一眼双目红肿的紫菡:“陛下宣召朱大人御书房觐见。”

我见小简神色沮丧,不由问道:“不知陛下召见,所为何事?”

小简苦笑,一打嘴道:“都是奴婢多嘴,大人可千万不要怪奴婢。”

我见小简双唇干燥,忙命绿萼斟茶来。小简也不客气,接过茶盏,一口饮尽,抬袖一抹嘴道:“田女御走的时候,陛下正要责罚张女御。后来连皇后都抱病来劝着,都劝不住。也是……如今人人都说贵妃是世外高人,瞧不上这泼天的富贵,也瞧不上这十几年的夫妻之情,一心归隐去了。更有甚者,说贵妃只想着自己留在辅国公府的小儿子,又回辅国公府去了。陛下正想不开,张女御便说什么值得不值得的话,正戳中痛处。奴婢束手无策,这才搬出大人来。”

我不动声色道:“搬出我来?”

小简道:“奴婢知道陛下一向赏识大人,奴婢就说,听说贵妃辞别太后时,大人也在场。说不定问一问,事情便分明了,好过在心里打闷葫芦。陛下骂了奴婢两句,到底命奴婢来请大人过去。”说着又躬身道,“只求大人去了以后,千万说些好听的,圣怒少几分,奴婢的脑袋还能在颈子上多留些时日。”

我叹道:“皇后都劝不住,我怎么行。”

小简擦擦头上的冷汗:“皇后有心去劝,却劝不到实处。只有大人亲耳听到贵妃和太后说话的,也只有大人去劝,说不定陛下还能听一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