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四二章(第2/2页)

言脩一听此话,本想推拒,但他手里两桩事确实都是大事,耽误不得,只好跟苏晋施以一揖道:“如此,言某便却之不恭了。”

“苏大人想必已知道这头一个死在登闻鼓下头的人是陕西鹿河县一名姓曲的知县。言某已去查过了,曲知县来京师后,曾登门拜访过他的一位故友,谁知这位故友只见了他一面,之后便对曲知县闭门不见,可谓十分无情。前几日曲知县一死,这故友竟说要为他办丧事,还要办三日流水席请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去吃。这前后态度反差,实在太怪。”

苏晋算了算日子,明白过来:“今日是流水席的最后一日,言大人本想趁着这个时机,混进去打听一下究竟,没想到登闻鼓这里又死了人,您一时走不开才为难?”她一顿,说道:“言大人不必忧心,流水席那头,苏某可代您去。”

言脩心想眼下也没别的法子,便道:“那苏大人记住了,这家人姓冯,曲知县的故友正是这一家的老爷,叫冯梦平,家里是做茶叶生意的,住在城东鱼袅巷,门口有两尊石狮子的那家便是。”

苏晋点了一下头,折身欲走。

言脩叫住她,大拜而下:“如此,当真多谢苏大人了。”

苏晋道:“言大人客气了。”

言脩直起身来笑道:“苏大人有所不知,前两月皇上命你回京的旨意下来,都察院里里外外都高兴,钱大人还说,等你回来要找一日为你摆酒吃席,柳大人一向不喜热闹,当日竟也没推拒。”

苏晋一听这话,顿了顿问:“柳大人,他还好吗?”

言脩道:“好是好,但还是老样子,操持太过,常宿在都察院,除了公务就是公务。”说着又笑道:“等登闻鼓这桩事结了,想必年关也快到了,圣上的寿辰也赶在那几日,陛下他今年高兴,打算好好祝寿,早便下了旨令在藩的各位殿下回京,脚程快的,说不定近日就要进京了,咱们都察院到时也赶在年关歇上几日。”

苏晋目光半沉,须臾又抬起眼问:“十三殿下也回来吗?”

言脩道:“也回,但仿佛听人说,南昌府有些事耽搁了,要晚几日。”说着又一笑,“苏大人您这一年来不在京师,是不知发生了多少事,回头得空,言某一桩一件讲给您听。”

苏晋点了点头:“那先谢过言大人。”

天暗得实在快,方才还白濛濛的,眼下暝色四起,大地仿佛擎起一团苍蓝的雾,苏晋穿过雾色往前走,心里头竟突生了一丝情怯。

是近乡情怯。

她头一回有这样的感受。

其实各驿站通政司都有邸报,柳朝明与朱南羡都不是籍籍无名之辈,有心者一看邸报便知。

所以她知道,在苏州府御宝文书作假一案案发后,柳朝明上书朝廷,建议设置勘合(注2),外派官员一律作勘合比对,可便真假。彼时景元帝龙颜大悦,说柳卿慧极,可惜已位极人臣,无法再升品级,饶是如此,却令他入了内阁,与一群老臣一起为皇上票拟,可谓大权在握。

她也知道朱南羡就藩南昌以后,短短两月就领兵平息了流寇,开仓散粮令饱受流寇迫害的百姓日有所食,随后轻徭役,减赋税,亲力亲为,令各农户有田可耕,各商户有物可贩,再设立自己的亲军卫,不过半年已成气候,直至今年秋,南昌府估出来的税粮竟比去年多了一倍。

苏晋撩开雾色,看见在巷口等自己的覃照林与阿留。

覃照林问:“大人,俺们是回驿站歇脚不?”

苏晋想起言脩方才的话,摇了摇头道:“不了,我还有事。照林,你一年多未着家,先回去见见家人吧。”又看向阿留道:“你也是,你先回柳府看你三哥,他当是十分挂念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