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2/2页)

我还惦记着收购奇峰的事,旁敲侧击地问了半天,陆可儿大笑,说作家,你不用绕我了,我在商场这么多年,什么阵势没见过?说完低下头开始收拾东西,柔和的灯光下,她脸上有几条浅浅的皱纹,显得格外动人。

她快三十岁了,容颜姣好,身家千万,但据说还是个处女。她的青春已经过完,正在慢慢老去,但还没有谈过一次真正的恋爱。

收购奇峰是一个“蚂蚁啃大象”的游戏。奇峰股份原来是含水市最大的国营企业,旗下有一家钢铁厂,六家贸易公司,还有一个三星级的酒店,光固定资产就有两个多亿,如果算上股票市值,总资产超过十亿元,而到二○○○年,肖然能拿出手的最多不超过两个亿,还在含水投资了一家大型的日化工厂,预算六千多万。不过这丝毫没有妨碍肖然成为奇峰股份的董事长,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八个字:分期付款、资本置换。

君达公司一共吃下了奇峰百分之三十七点六的股份,收购价值接近四亿元。根据合同,第一次付款就是五千万,这笔钱一出手,合同就立即生效,肖然就成了奇峰股份名义上的掌舵人。

陆可儿就从这时显露出她在资本运营方面的过人才华,先是将连年亏损的奇峰酒店剥离出来,以实际价值的十一倍卖给了君达旗下的纳百德,接着又成立了斯迈实业公司,这个公司承接了君达日化全年的利润,超过一亿元,由奇峰完全控股,这样奇峰一下子就从连年亏损中翻过身来,这期间它的股票价格一直在飞涨,等到年报一出,每股收益两毛多,每股净资产增加了百分之四十,有利润就可以转配和增发新股,共配发了六千三百万股,每股价格九块多,这样肖然手里一下子就多出了五亿元,再用这笔钱付第二期、第三期收购款,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奇峰董事长。

这就叫作金融。虽然没有创造一分钱的价值,却融来了亿万财富。二○○二年初,肖然跟他的投资顾问,一个叫丁克坚的经济学博士谈起这事,丁克坚说金融就是大家凑份子做事,钱虽然在你手里,却不完全属于你,你迟早都要还给人家。肖然看着陆可儿,陆可儿一个劲儿地笑,丁克坚不识趣,自顾自地分析起“奇峰模式”来,说奇峰和君达作为一个整体,虽然没有创造任何利润,但却有大量交易,而交易本身就是增值行为。肖然撇了撇嘴,说你把儿子卖给你老婆,然后再买回来,你儿子就更值钱了?然后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别跟我谈什么理论,理论,是为我服务的!”

收购奇峰只是君达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二○○一年,陆可儿主持拿下了西北最著名的雪山股份,改名叫“凯瑞达A股”,肖然名下的资产再次翻番。按照她当时的资本运营计划,君达系将在接下的十年里再收购五家以上的上市公司,跨入银行业、证券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同时积极进军海外资本市场,在香港或东京股市拥有一个以上的融资阵地,然后以此为基础,组建一个不可撼动的财富帝国,让肖然成为这世界最大的幕后主持人。

这份计划在今天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玩笑。就在半年之后,肖然死了,肖挺接收了他生前的全部产业,也接收了卫媛的身体。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威,他什么事都要插上一腿,所有的业务都要重新审批。有一天他喝了点酒,无缘无故地骂了秘书刘虹一顿,刘虹心中委屈,哭着辩解了两句,他当场就宣布开除。这刘虹已经跟了肖然三年多了,在公司里人缘很好,人人都替她鸣不平。陆可儿找肖挺说了半天情,肖挺银牙咬定,死不松口,最后还动了肝火,尖着嗓子质问她,说这公司究竟听谁的,怎么我炒个人都这么困难?陆可儿想了想,一句话没说就退了出来,一个月后就辞了职。那时君达公司正在进行所谓的“二次创业”,所有的管理制度都被推翻重来,包括最为人称道的“哺乳政策”,这个政策是周振兴定的,有一整套挽留人才的措施,比如车接车送、免费住房、高额保险、员工持股……新的政策一出台,整个日化行业都为之震动,两个月里共有六十多名中高层员工辞职,君达公司几乎成了一个空壳。

肖挺还不在意,说有品牌、有资金,就不愁没人做事。正大张旗鼓地招聘,噩耗频频传来:江西财务经理携款潜逃,辽宁总经理携款潜逃,西南公司业务员全体哗变,山东公司的货车司机连车带人翻下了山崖……这些事还没处理,又收到了税务局的补税通知,应补缴的税款高达上千万,肖挺手下无人,忙得焦头烂额,天天跺脚骂娘。紧接着证监会的调查组进驻深圳,一个月里过来清查了两次,肖挺硬着头皮对付了几个月,发现事情不好,提了六千万,一个人跑到美国,从此音讯全无。

关于这一切,鞍山的那个女人一无所知。当肖然站在万人面前,庄严地宣布重组计划时,她正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摇晃着、颠簸着,她衣着朴素,面色平静,左手紧紧地抓着一个保温饭盒,她妈住院了,她每天都要去送饭。公共汽车转了个弯,她一下站立不稳,猛地撞到旁边一个人身上,饭盒翻了,汤汤水水洒了那人一身,韩灵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手忙脚乱地拿纸巾给人擦拭,那人是个粗汉,嘟嘟囔囔地骂了一声,一脚把饭盒踢出老远,韩灵满脸涨红,走过去弯腰伸手,就要拿到手了,汽车一个急刹,韩灵“砰”的一声摔在地上,她慢慢地爬起来,看见一车的人都冷冷地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