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读(第2/2页)

“是啊,娘,我俩又没有五郎那么辛苦。”连枝儿也道。

“就那么一锅,多也是做,少也是做,都给你俩带了份了,趁热快点吃吧。”张氏就道。

这个年代庄户人家的世界里,是没有减肥这个词的。苗条的身材是不错,但是丰满的、有肉的脸和身材则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这通常都意味着健康、富足。

而无论在任何年代,大多数父母也只会嫌自己的孩子吃的少,不够胖,当然那些胖的失去了健康的孩子除外。

见张氏坚持,连枝儿和连蔓儿也不好再推辞。

连蔓儿就又拿了两副碗筷来,将两碗面条分成四碗。

“娘,把我爹叫来,咱们四口人,正好一人一碗。”连蔓儿就笑道。

张氏也笑了,真的将连守信叫过来,四个人,围着暖暖的烛光,将面条分吃了。

也许是吃了碗面条的关系,这一夜,连蔓儿睡的格外的暖。

……

很快就到了惊蛰,吹面的风依旧料峭,不过里面的春意已经很明显了,到处都是冻土初融,散发出的淡淡的泥土放芬芳。

趁着春耕还未开始,连蔓儿家鱼塘的开挖提上了日程。

依旧是找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帮忙,从沙金塘寻了一个养鱼的熟工。这人名叫张五驹,今年三十五岁,是个光棍儿,在沙金塘帮人养了五六年的鱼,对于养鱼这一行,样样都是熟的。据吴玉贵说,这个人老实本分,只是命不好,说是犯什么天煞孤星,早早地就父母双亡,也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前些年也曾娶妻生子,不过却都因病去世了。

另外还寻了一个熟工,是邻县杜家村的,名字叫做杜德水,四十岁,说是曾在外府给人做工,侍弄过鱼塘,也侍弄过莲藕。

这两个人都有担保。在见了人,询问了一番养鱼、种藕的经验之后,连蔓儿就决定雇佣他们。

两个人都是十年的长契,每年工钱两千四百文钱,包吃住,四季衣裳,三节另有福利。契约上还写明,如果他们工作令连蔓儿家满意,鱼塘丰收,连蔓儿家会在年底另算赏钱给他们。

有了熟工,连蔓儿立刻着手招人,开挖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