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第2/2页)

一语竟毕,朝中重臣愕然。

皇帝盛宠昭国郡主,以帝王之身长居臣女府邸,众人觉此等行止不合礼法,正摩拳擦掌打算劝谏君王,没有想到姬泽在君臣矛盾最严重的时候,竟又抛出修建大明宫之事,不由一时之间被打的措手不及。

大周朝得天下时。修缮前朝宫殿太极宫为帝王居住,太宗皇帝在位时为孝敬太上皇,在太极宫以东修建了一座占地广大,富丽堂皇的宫廷,命名为大明宫。只是大明宫成,太上皇终究继续居于武德殿中,未搬入大明宫。此后历代,大周皇帝一直居住在太极宫中,这座富丽堂皇的大明宫便一直空置。

首相柳忱心中沉吟,这个时候,圣人陡然提出修缮大明宫。

大周国力富强,自年前北地战役终结后,收获丰收,国库充盈。

众臣皆知姬泽罹患严重的风疾,若修建一座宫殿有利于君王身体,便是再讲究节约的臣子也不会反对。更何况,国库充盈,便是修缮几座宫殿,也是恤衫的起的。

姬泽目视朝堂,瞧着群臣面色,唇角淡淡微翘,询问工部尚书刘庆“刘卿,宫殿修缮乃工部职责。依你之见,大明宫修缮之事耗费资财如何,需行多久才能完成?”

工刘庆上前禀道,“启禀圣人,大明宫殿已成,只是久未入住,殿阁屋宇有几分陈旧。若仅休整则月余可完成。若有部分宫殿需要破土重建,则耗时需要久些。但毕竟宫殿主体早就修建完毕,工部等人加紧修建,想来一年之内可以完成。”

姬泽颔首,“如此,你先命人测量大明宫,做出宫殿修缮计划。再详加禀报过来。”

“是。”

大朝会之后,群臣思及圣人陡然提起的修缮大明宫之事,心中犹自有几分犹疑。

此前圣人离宫搬入昭国郡主府,群臣反对,圣人却一意孤行,至此已有一个月时间。此时陡然提出修缮大明宫。大明宫成,自然是要有人居住的。圣人若要住入大明宫,便自然而然的要从臣女府中搬出来。此前那等荒唐事便自然终止了。

首相柳忱怀着这样的期待,在政事堂上坐下,命人招来御医冯辙。

“风疾之事调养看重心情,”冯辙慨然道,“论起来,大明宫地势高平干爽,对圣人休养身体,确实是比太极宫要好的。”

柳忱点了点头,挥退冯辙,便道,“我等身为臣子,自然对圣人忠心耿耿。这迁宫之事既然对圣人身体有好处,便自然是要做的。更不必说旁的了。”

朝臣私心里想着:说不得圣人渡过对昭国郡主情热之际,已经生了悔恨之心,只是此前态度坚决,这时骑虎难下,不好反悔。只得提出修缮大明宫事宜,借坡下驴。此时朝臣已经对劝服皇帝没有信心,这时候陡然见了希望,不免都心中一热,倒是将劝谏圣人搬回宫廷的热情都打消了去,灼灼盯着大明宫修缮事宜,

一时间君臣相安无事。

朝中重臣自首相中书令柳忱为首开始,几位重臣都与工部尚书交谈,恳切的表达了对希望大明宫修缮事宜尽数展开的希望。

工部在六部中属于清水衙门,从不曾这般受瞩目。工部尚书刘庆肩负全体朝臣的期望,心中兴奋,领着工部全体资深技熟的匠人前往大明宫,勘察宫廷情况,殚精竭虑,费尽心血画出一幅大明宫廷修缮图,递交到皇帝面前。

甘露殿庄重静默,姬泽坐在其中批阅奏折,听闻刘庆报送大明宫修缮方案,“唔”了一声,命高无禄接过展开观看。

工部尚书立在殿中,朗朗拱手禀道,“大明宫中轴线上正殿大明殿乃是大朝会用殿,退后之大殿用作常朝。乃是宫殿门面,务必修缮庄重、堂皇,圣人觉得可是妥当?”

姬泽道,“颇是妥当。”

刘庆顿了顿,“不知圣人休憩寝居殿堂安置在何处?”

姬泽提笔沉吟,不期然见,当日芙蓉园时,顾令月泛舟的话语响在脑海之中,“画舫太大,坐着显得空旷,倒不如一只小小船舫,坐着反而自在些。”

回过神来,道,“朕此前居太极宫中,日常起居在甘露殿、寝卧则归神龙殿,虽是遵循朝寝分离祖制,只是日常行走到底耽搁时间。且朝政繁忙之际,大多时候不过在甘露内殿歇,不及回神龙殿。此次修缮大明宫,朕的意思,索性将起居寝卧的殿阁合并为一处。”

刘庆面上浮现感动之色,“圣人为国事辛劳,此乃我大周福祉。”

姬泽一哂,垂头观看大明宫殿阁分布图,见中轴之上分布着两座宫殿,一名延英殿,一名嘉庆殿,略一思索,提笔在地图上修改,将二殿并做一处,中间以一条工字形长廊连接。“大明宫旁处便也罢了,这殿按照朕的意思修缮,后面一座殿堂修缮的大一些,布置务要尽心精美,可明白了?

刘庆郑重应道,“臣明白,定好生修缮宫殿,不负圣人期望。”

躬身捧过圣人涂画过的修缮图,问道,“这延英殿和嘉庆殿两殿既合作一个,便算的是一个新殿,这座新殿阁尚没有名字,还请圣人赐名。”

姬泽思及顾令月,凤眸中闪过一道柔和色泽,“原来两座殿阁名字各取一个字,许意延续嘉年之意,这座新殿,就叫延嘉殿吧!”

作者有话要说: 兵荒马乱的一天,从早上忙到晚上,基本没有休息。奉上今天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