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3/3页)

他望着在火光中渐渐消失的字,双眼之中,跳动着一对火苗的光影。

他已是想好,待新朝立后,他便上奏,希望能再去交州,做回那里的太守。

当初离开之时,并未有过不舍,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还想要归去。

而今回想,他却仿佛怀念起了太守府后,当年他时常独自负琴攀登的那座小山头。

人人都有自己的归途。

他知道,那里便是自己的归途。

做一个边陲地的太平太守,闲来负琴登山,偶尔回忆过往,遥望一眼那看不见的远方,知她与所爱携手,一世安好。

于他而言,便就够了。

后记三:

新帝登基、大成立国并择期迁都长安的诏书,一夜之间,通告了建康的各部衙署官员,又经由快驿发散出去,短短时间之内,传遍了大江南北。

神元一年,五月十六日,通往皇宫的南朱雀大门开启,那道更名为神元门的原大司马门前的四方广场之上,列队站满了七品之上,四品之下的京官。

左侧的昌和门开启,蒋弢、冯卫等一列文官,身穿朝服,头戴羽冠,从门里走了出来。

右侧的的东阳门也同时开启,高胤、孙放之、陆柬之、戴渊等人,亦从门里现身。

这些四品之上的大成官员,有来自长安,这些年一直跟随李穆东征西战的有功之臣,也有前朝的旧臣。今日不论出身,只以文武和位阶排序列班,也正暗合了之前传言的新朝取官之法。

接着,重新选拔组建过的羽林军一列、宿卫军一列,从两门之后跟行到了广场之上,分列在跸道两侧。

士兵们皆头顶金盔,身穿铁甲,个个都是英伟挺拔之将,威风凛凛之士。

所有人面向着神元门,神色肃穆,目不斜视,恭敬等候着新帝从门里露面,昭告登基。

辰时正,清晨初升的第一缕阳光,恰好照射在了神元门的那片琉璃瓦顶之上,反射出了一片耀目的金光。

神元门徐徐向着两边开启。

所有的人,立刻都朝门洞的方向下跪。

无数双眼睛,望向了那正在打开的两扇大门。

门洞终于完全开启,高大巍峨。

门洞之后,是一座又一座的更为深远的宫门。

但在门洞之后,却没有他们等待中的新帝出现。

众人一个愣怔,但是很快,跪在最前的蒋弢和高胤等人,已是调转方向,朝着跸道的方向,重新下跪。

伴随着身后传来的一阵马车辚辚之声,其余愣着的官员,纷纷回头,这才反应了过来。

原来新帝竟然不在神元门后,而是乘坐御辇来到了这里。

高桓身着雪亮铠甲,剑眉星目,唇红齿白,和李协一道,骑马领着身后的一队人马随扈于侧,队伍行进,发出一阵沉重而整齐的脚步之声。

“百官恭迎新君圣驾!”

他威风凛凛,发出的声音中气十足,传遍神元门前广场里的每一个角落。

众人立刻转向,朝着跸道,再次跪拜于地。

广场之上,除了脚下靴履飒飒,肃穆无声。

御辇停下。高桓利落地跳下马背,快步上前,和李协一左一右,开启车门。

李穆从车中登下,出现在了朝臣的面前。

他衮冕衮服,头顶玄表朱里、前后十二旒的帝王冕,身穿日月星山的十二章帝王衮服,神色肃穆,气势非凡,天子之威,尽显无遗。

他现身的一刻,百官无不低头叩首,不敢直视。

“陛下万岁,万万岁!”

众人不约而同,齐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山呼之声,摒息敛气,等待着他穿过跸道,走向神元门。

但是接着,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

李穆并没有立刻迈步向前,而是转身,伸手朝向车厢,握住了一只纤纤素手,随后,将那女子从御辇之中,小心翼翼地牵引而出。

百官抬起头,因看到的一幕,吃惊不已。

洛神身穿后服,面带微笑,现身在了众人的面前。

她身上那厚重的层层后服,亦遮掩不住已隆起的小腹。

大成开国皇帝李穆,便如此牵着他的皇后,在两旁百官的注目之下,踏着跸道,向着前头的神元门,缓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