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充华世妇(第2/2页)

“阿弥陀佛,神元皇帝的心真狠。然而,这与你决意入宫有何关系?”妙通合掌称佛,心中却越发不明白了。

“在读到这篇由汉人记录的故事之前,我一直沉浸在《诗经》、《乐府》、《女诫》、《玉台新咏》这些书中,幼小的我以为,夫妻之爱,是人间至尊至贵的东西,但读完此书,我只觉得心中痛苦惆怅、闷闷不已。窦莲后来被追封为神元皇后,身后虚荣,要来何用?神元皇帝一直到七十八岁,还在不断地挑选少女入宫。神元皇后不过是他无数爱幸中的一个,一旦有更重要的目的,夫妻情爱,还不如一块土地更让神元皇帝珍惜……”

“所以,姑姑才希望你能够嫁为平常士人的妻子,清河王元怿,真的是一个好丈夫。”妙通满怀希望地劝道。

“姑姑,你还没有听完。”胡容筝的脸上,现出一种超出年龄的冷静,“读完这篇故事后,我心中烦躁,正想去你的青州王府中,和你谈话,听听你的开导。可是我一进门,就看见你披头散发地呆坐在卧室里,脸色白得怕人,地下,到处都是破碎的琴弦、檀板、茶杯、纸屑,侍女告诉我,你倾心爱着的那个南朝书生,前日弃你而去,连一封诀别信也没留下。你已经痛哭了三天三夜,再也流不出眼泪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劝你,你便平静地站起来吩咐道:‘备车,送我去报恩寺……’姑姑,你就是在那天晚上落发的,我站在你身后,看见你秀丽的青丝一缕缕无声地落在寺庙的地下,顿时悲不可抑,姑姑,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对婚姻绝望,我开始明白,情是人间最大的幻觉。”

“呵……”妙通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情事竟会带来这样一种后果,一时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那些伤心往事,她早已不愿再提起,但此刻听见,心中还是狂痛如潮。

胡容筝没有对姑母说出口的是,因为宫妃们长期出入报恩寺和清缘寺,她也见多了那些宫中的廷争恶斗,而史书上那一千多年秦汉三国两晋的记载,更让她早就对“情”这个字彻底看破。

于皇后的死,流言说的其实有三分根据,那件血衣碎片还在胡容筝手中,于皇后的死多半与高夫人有关,而面对满城流言,皇上元恪却仍打算册封高夫人为皇后,对于皇后之死毫不追究,那他对结发的于皇后又有几分真情?

当年冯润之死,更是她亲眼所见,孝文帝或许深爱幽皇后,可他既不能守护冯润,也不能陪伴冯润,冯润说得对,元宏不过是用嘴上的几句甜蜜许诺,骗得她半世沉沦。

只有文明冯太后,那个一辈子牢牢攫取权力的女人,不但成就了自己“千古贤后”之名,也成功地守护了家族。

“姑姑,现在的我,只相信并尊崇权力。”胡容筝的声音渐渐变得狂热,“我不愿去做一个要看人脸色的清河王次妃,而想成为后宫中权势最大的女人。姑姑,你相信吗?有朝一日,我要成为让众人匍匐在地、山呼万岁的大魏皇后。”

“我……相信。”

“那么,姑姑,请你帮助我。”

“我?”

“是的,姑姑,你一向懂得权术、拥有智慧。”

妙通苦笑道:“不要打趣我,我只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像冯废后一样,在瑶光寺里苦捱日月。”

“你说过,明天,高夫人会来瑶光寺还愿。”

“她是为她的儿子元俞祈福。”

“替我说服她,告诉她,胡尚书的女儿是个与世无争的女人,愿意像个女奴一样侍候她。”黑暗之中,胡容筝的双眼灼灼发亮。

“她不会相信。”

“姑姑,我知道你有办法让她相信。”胡容筝的声音中,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决心。

山下,洛河的涛声变得有些急,瑶光寺里忽然响起激昂的钟钹声,诵经声齐作,隐隐传到邙山顶上,不久之后,洛阳城里的一千多座寺院也同时钟磬声大作,到处都亮起了点点灯火,诵经之声,覆盖了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妙通连忙低头合掌,轻声诵念着《楞严经》: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往不灭……”

“是谁死了?”胡容筝喃喃地问着,忽然间她明白了过来,也轻轻合掌,向魏宫方向叹道,“元俞,你逝去之后,皇太子的位置岂不是再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