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病秧子爸爸15(第2/3页)

她心里则想的是,大哥回回晕倒在考场,罪魁祸首那是大姐。只要没有大姐给大哥下药,便是他屡试不第,也没啥,反正大哥说了,考举人的银钱,不让家里出,既然都不要家里出银钱了,她还担忧什么呢?何况大哥还花银子让她儿子读书,她根本舍不得分家。

韩老婆子又是一哼:“你心里那些小九九赶紧给我打消了,你大哥明年要下场,需要很多银钱,今年咱家不用交赋税,能攒不少银子,到时都给你大哥拿去。还有你家学文,他在你大哥那里吃住,我便不提了,但是他读书的银钱,需要你们自己出,总不能啥都让你们大哥掏银子。”

郑氏啊了声,有点不情愿:“娘,我们哪里来的钱啊?”

韩老婆子没理她的抱怨,直接看向儿子:“别跟我说你们手里没钱,去岁你大哥病好了,冬日里和今年开春,你和三郎在镇上帮工,没人每月有不少铜板,还有你们媳妇卖荷包帕子的银钱也有不少,娘没要你们一分,现在让你们把自己儿子的束脩银子出了,还要跟我抱怨没银钱,难道你们大哥参加科考家里人没得利,你大哥不声不响的就把学文送到了学塾里,你们就不能学学你们大哥,一个个钻进钱眼里,只知道银钱的东西,不讲一点儿亲情?”

韩二郎被她说的满脸羞愧,张嘴说道:“娘,学文的束脩银子等到大哥回来,我便拿给他。”

大哥答应无偿教学文读书,他们就该感激,如果还让大哥给学文出读书的银子,他觉得他脸皮没那么厚。

韩有田砸巴一口旱烟嘴,眯着浑浊的老眼说道:“等到你们大哥考中了举人,或是成了进士,受了官,他不会不管你们的,这会儿你们大哥正是需要银钱的时候,亲兄弟间,能帮衬一把便帮衬一把,别老想着从他兜里挖银子,咱家现在最紧要的事情便是你们大哥明年的秋闱,一旦你们大哥考中举人,还用担心学文的束脩吗?自有他大伯教他。咱们一家都会跟着水涨船高。”

韩老婆子瞥见吴氏一脸无动于衷,她没好气的问道:“老三媳妇,你是不是觉得你生的是个丫头,老大中举跟你没啥关系?”

屋里人全都看向三郎夫妇。

吴氏一愣,慌忙表态:“没有,没有。”

刚刚公公都已经说了大哥考举人是全家最紧要的大事情,如果她说跟她没啥关系,岂不是跟公公婆婆作对?她可不敢忤逆公婆。

韩老婆子斜她一眼:“没有最好。如果你们大哥中了举人,进一步成了进士,将来青苗找婆家别人都会高看一眼。寻常的农家小子,可娶不到我们青苗,我们青苗可是举人的侄女。”

吴氏拿筷子的手一顿,婆婆说的倒也有些道理,低声道:“娘,我知道。”

便是不知道又如何,难道她还能改变什么么?何况大哥中了秀才,家里确实得了利,不用交赋税,他们家就比旁人多了许多收成。

韩老婆子满意了,原先老大身子一直不好,还屡试不中,次次晕倒在考场,哪怕她能压制住两个儿媳妇,难免底气不足,未必不觉得愧对两个小儿子,现在好了,韩泽不仅中了秀才,还给家里的地免了税收,每月还能领粮食,每年还可以领四两银子,便是儿子中不了举人,她也硬气着呢。

严泓的娘严氏也觉得挺过意不去,趁着空闲,来了趟韩家,把儿子的束脩给了韩老婆子,韩先生要去参加明年的秋闱,没有多少时间教她儿子读书,这在拜师之前,便是已经知道的事情。哪能因为韩先生没时间教儿子,就让他出束脩呢,没有这样的道理。

韩老婆子不可能收她的钱,毕竟这是儿子的事情,儿子如何想的,她并不知道,一切都还要等到儿子回来再说。

谁知韩泽接下来几个月并没有回老家,一副心思全都用在了读书上面,日日读书到深夜,早上天不亮,又爬起来读书,每每看的王采薇心疼不已,只能努力绣活,卖了银钱变着法儿给他做好吃的,即便如此他的身子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去。

韩泽资质有,学习的资料也有,而且还比旁人勤奋刻苦,于是年末考试,不负他期望的考了头名,得到县学三两银子的奖银,这可把赵正修和王子文羡慕坏了,他们倒不是羡慕韩泽得了奖银,而是羡慕他考了头名。

虽然这不是秋闱,可也说明了,韩泽比他们才学出众。也比县学里很多秀才学问好,明年的乡试,也就多了份希望。

回了家里,韩泽就把银子拿给了王采薇,让她买些东西,收拾收拾准备回老家了。王采薇拿着银子,满心的酸楚,她望着相公消瘦的面庞,忍不住说道:“家里应是不缺什么,这银子不如给相公买些补身子的药材?”

韩泽一听药材便皱起了眉头,苦笑道:“我现在身子骨很好,吃什么药?”

王采薇到嘴边的话语咽了回去,经过大姑姐下药的事情,相公对药材有了阴影,她转而说道:“便是不买补身子的药材,也要多买些肉食,你明年要科考,身子不好哪行呢?”

为了几个孩子的身体,他常常让王采薇买肉,隔两日饭桌上便能见到肉,韩泽不馋肉,他笑着道:“也好,买些肉食,大人孩子都补补身子。”

学塾比官学放假早,几个孩子这几日都在家里读书或是临摹大字,四个孩子连最小的学文,进了学塾的缘故,也变的斯斯文文的,看着跟城里孩子,没什么区别。加上王采薇给他们一人做了身衣裳,新衣裳穿在身上更加好看,同刚来县城的时候比,简直像换了个人。

韩锦绣端详他一眼,笑着道:“学文,回了家里,婶婶该不认识你了。她一定想不到你会变这么多。”

韩学文抿嘴腼腆的笑笑,摸摸新衣裳,然后看向王采薇:“谢谢大伯娘。”

王采薇微笑着摸摸他的头,七个孩子,不能厚此薄彼,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呢,可她要给公婆做衣裳,时间不充裕,只能扯了两块布,拿回去让弟妹给他们做。

县城到小韩村只需半日功夫,到了村头,他们拎着大包小包下了牛车,严泓半年没归家,很是想念家中的娘亲,同师傅师娘打了招呼,便告辞先回家了,明日再来师傅家。

至于吕婆婆她此次并没有回小韩村,而是留在了县城。韩锦绣对此很是担忧,吕婆婆却让她不必多想,她在县城有老姐妹,不会孤单。让她安心回家。虽是如此,韩锦绣还是觉得不放心。但师傅坚持不回小韩村,她也没办法。

到了家里,自是迎来了全家的热情。尤其是郑氏,半年没见儿子,望着眼前穿着长衫的俊俏小公子,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她郑梅花的儿子,哆哆嗦嗦的伸出手,试探的摸摸他的脑袋,听到他喊娘,她才一把抱住他的身子,这真是她的儿子,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