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祖母许老太太(第2/2页)

许元姝的心情一下子变好了,她跟着孟氏从祖母的屋里出来,沿着廊下一圈抄手游廊往二门走。

许家从发迹到现在,就算加上许元姝也就才第三代,不过家底已经很丰厚了,去年翻新的抄手游廊修得十分精致,据说雕刻的师父是工部的工匠,手艺好得惊人。

只是这抄手游廊上雕刻的多是正财神偏财神等等,花纹也用的是元宝纹,着实不像是有底蕴的人家能干出来的事情。

不仅仅是家里的院子比一般的官员的都要好,家里各种产业每年还有四、五千两银子的收益,就是在京城也算得上是富贵人家了。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她们家里的确就是一般人眼中的暴发户。

许家太爷,也就是许元姝已经去世的祖父,当年是个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庄稼汉,家里饥荒了之后上京投奔当了太监的兄长。

后来靠着太监的关系,祖父领了宫廷买办的差事,还娶了宫女出身的祖母。虽然祖父只是个小头目,不过十几年下来,家里也攒了不少银子。

祖母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也就是许元姝的大伯父,听说书读的还不错,刚过三十就考中了举人,勉强也能算得上是才俊了。

只是乐极生悲,跟友人酒宴的时候掉下河淹死了,就在中举的第三天,连个儿子都还没留下来。

二儿子就是许元姝的父亲了,在读书上没什么天分,加上祖父忙于生意,祖母身子不太好,有限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大伯身上,等到大伯死了,他们才发现再想让二儿子上进已经晚了。

祖父临死前咬咬牙找了关系,给他捐了个功名,娶了太医的女儿,又花了大力气把他安插在上林苑监,靠着太监讨生活,至少现在看来还算不错。

至少要许元姝说,家里的摆设是越来越精致,丫鬟婆子也越来越多了。

只是他们家里是靠着太监发家的,许元姝曾经听母亲说过,他们家里的收益有六七成都仰仗着宫里的太监,许元姝忽然打了个寒颤。

父亲昨天说要纳的妾,那个叫娉婷的,哥哥好像是宫里的太监?司礼监外差?哪里的织造太监?

司礼监这地方对太监来说,就是文臣的内阁啊,就算是外差,那也是好比翰林院一样的地方,如果是这样——

许元姝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依照父亲的性子,他怕是一定要把这娉婷纳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