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2/2页)

汤姆·珀金斯及时受领圣职,当起牧师来了,而他也确实是块当牧师的料于。他先后在威灵顿公学和拉格比公学担任过副校长。

话得说回来,赞扬他在其他学校取得成就是一码事,而在自己学校里,并且还要在他手下共事,那可完全是另一码事。"柏油"先生常常罚他抄书,"水枪"先生还打过他的耳刮子。牧师会竟然作出这等大谬不然的事儿来,实在令人难以想象。谁也不会忘掉他是个破产布商的儿子,而库珀的嗜酒贪杯似乎又往他脸上抹了一层灰。不说也知道,坎特伯雷教长自然是热情支持自己提出来的候选人罗,所以说不定还要设宴替他接风呢。可是,教堂园地内举行的那种赏心悦目的小型宴会,如果让汤姆·珀金斯成了座上客,是否还能保持同样的雅趣呢?兵站方面会有何反应?他根本别指望军官和上流人士会容许他进入他们的生活圈子;如果真的进入了,对学校的危害简直无法估量。家长们肯定会对此表示不满,要是大批学生突然中途退学,也不会令人感到意外。再说,到时候还要称他一声"珀金斯先生",实在太有失体面!教师们真想集体递交辞呈以示抗议,但是万一上面处之泰然,真的接受了他们的辞呈,岂非弄巧成拙?!想到这里义只得作罢。

"没别的法子,只得以不变应付万变罗,""常叹气"先生说。五年级的课他已教了二十五年,至于教学,再找不到比他豆窝囊的了。

教师们和新校长见面之后,心里也未必就踏实些。弗莱明博士邀请他们在午餐时同新校长见面。他现在已是三十二岁的人了,又高又瘦,而他那副不修边幅的邋遢相,还是和教师们记忆中的那个小男孩一模一样。几件做工蹩脚的衣服胡乱地套在身上,一副寒酸相。满头蓬松的乱发还是像以前那样又黑又长,显然他从来没学会怎么梳理头发;他一挥手,一跺足,那一绺绺头发就耷拉到脑门上,随后又猛地一抬手,把头发从眼睛旁撩回去。脸上胡子拉碴,黑乎乎的一片,差不多快长到了颧骨上。他同教师们谈起话来从容自在,好像同他们才分手了一两个星期。显然,他见到他们很高兴。对于他新任的职务,他似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生疏。人们称他"珀金斯先生",他也不觉着这里面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地方。

他同教师们道别时,有位没话找话的教师,随口说了一声"离火车开车时间还早着呢"。

"我想各处去转一转,顺便看看那个铺子,"珀金斯兴冲冲地回答说。

在场的人明显地感到困窘。他们暗暗奇怪这家伙怎么会这般愣头愣脑的;而那位弗莱明博土偏偏没听清楚珀金斯的话,气氛越发显得尴尬。他的太太冲着他耳朵大声嚷嚷:

"他想各处去转一转,顺便看看他父亲的老铺子。"

所有在场的人都辨出了话里的羞辱之意,唯独汤姆·珀金斯无所察觉。他转身面向弗莱明太太:

"您知道那铺子现在归谁啦?"

她差点答不上话来,心里恼火得什么似的。

"还是落在一个布商手里呗,"她没好气地说。"名字叫格罗夫。我们现在不上那家铺子买东西了。"

"不知道他肯不肯让我进去看看。"

"我想,要是说清楚您是谁,他会让您看的吧。"

直到晚上吃完晚饭,教员公用室里才有人提到那件在肚里憋了好半天的事儿。是"常叹气"先生开的头。他问:

"嗯,诸位觉得我们这位新上司如何?"

他们想着午餐时的那场交谈。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交谈,而是一场独白,是珀金斯一个人不停地自拉自唱。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嗓音深沉而洪亮。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笑声短促而古怪。他们听他讲话很费力,且不得要领。他一会儿讲这,一会儿讲那,不断变换话题,他们往往抓不住他前言后语的联系。他谈到教学法,这是自然不过的,可他却大讲了一通闻所未闻的德国现代理论,听得教师们莫不栖栖惶惶。他谈到古典文学,可又说起本人曾去过希腊,接着又拉扯到考古学上,说他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冬天挖掘古物。他们实在不明白,这套玩意儿对于教师辅导学生应付考试究竟有何稗益。他还谈到政治。教师们听到他把贝根斯菲尔德勋爵同阿尔基维泽斯相提并论时,不免感到莫名其妙。他还谈到了格莱斯顿先生和地方自治。他们这才恍然大悟,这家伙原来是个自由党人。众人心头顿时凉了半截。他还谈到了德国哲学和法国小说。教师们认为,一个什么都要涉猎、玩赏的人,在学术上肯定不会造诣很深的。

最后还是那位"瞌睡虫"先生,画龙点睛地把大家的想法概括成一句精辟妙语。"瞌睡虫"是三年级高班的级任老师,生性懦弱,眼皮子老是耷拉着。瘦高挑个儿,有气无力,动作迟钝、呆板,给人一种终日没精打采的印象,别人给他起的那个雅号,倒真是入木三分,贴切得很。

"此人乃是热情冲动之徒,""瞌睡虫"说。

热情溢于言表,乃是缺乏教养的表现。热情冲动,绝非绅士应有的风度,让人联想到救世军吹吹打打的哄闹场面。热情意味着变动。这些老夫子想到合人心意的传统积习危在旦夕,不由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前途简直不堪设想。

"瞧他那副模样,越来越像个吉卜赛人了,"沉默了一阵子以后,有人这么说。

"我怀疑教长和牧师会选定此人时,是否知道他是个激进分子,"另一个人悻悻然抱怨说。

谈话难以继续。众人心乱如麻,语塞喉管。

一星期之后,"柏油"先生和"常叹气"先生结伴同行,去牧师会会堂参加一年一度的授奖典礼。路上,一向说话尖刻的"柏油"先生对那位同事感叹道:

"你我参加这儿的授奖典礼总不算少吧?可谁知道这是不是最后一次呢?!"

"常叹气"比往日更加愁眉苦脸。

"我现在也别无他求,只要能给我安排个稍许像样点的去处,我退休也不在乎个早晚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著

张柏然 张增健 倪俊/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