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3页)

吴同方出来回话,“禀殿下,灾民的情绪已经平复好了,原先知府内剩下的粮仓,也够百姓吃上二月余了。”

秦漠轻点着桌案,这开仓赈粮只是初步的缓解之计,“城门开放,可有百姓出去?”

“出去了不少百姓,带着行李流窜到周边稍好些的城池了,且还有增加的趋势。”

这在秦漠的预料之中。

一部分百姓对朝廷丧失了信心,不想在这地方白白的送命,自是会流窜出去。临江地势特殊,救灾粮食物资等,无法快速抵达。这移民救食,也算是一条快捷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临江粮仓的负担。

但开仓赈粮和移民救食,都只能算得上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把临江从这场旱灾中,解救出来。

秦漠回忆着今日在旱地上查看到的景物,心生疑虑,“临江的田地,种植的都是些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吴同方思虑了一下,“是的。近几年来,临江的人口多了起来,农地里打量种植的都是这些作物,产量会相对多些。”

临江的种植策略略,是大面积的种植,秦漠去的旱地上,几乎全是这些小麦等作物,甚至树木花草,也是异常的少见。

种植这些农作物,虽有产量上的优点,可这相对临江来说是不适宜的。临江高温且干旱,宽泛的种植这些作物,只能是广种薄收。

也难怪灾情爆发时,临江撑不过半月之久。

宋玉笙偷看了一眼秦漠的神情,心下对临江灾情的缘故,也清楚了些,“临江的水稀缺,那溪流又要养殖那一片农田和百姓生活日常,长此以往也是会出了灾情。”

她在刚到时就看到,临江地广,又都是密密麻麻的种植。那干涸的溪流,是完全负担不起那一片农田作物的。

秦漠顺着她的话,欣赏他这八面玲珑的小狐狸,淡淡一笑,快速的指出问题根源,“临江的作物,需要更换。”

孙毅沉思着,脑海里回想起幼时在临江田地见玩耍,见到那荞麦如铺雪的场面,随风而动,他猛地一个激灵,“吴叔,荞麦可是耐旱作物?”

吴同方也跟着虎躯一震,手掌激动万分的拍打在桌案上,“算是!”

宋玉笙知道苦荞,苦荞是一种药食皆可的作物,可这苦荞是需水的,单单是耐旱,起不上多大的作用,“临江的水源,可是稀缺?”

说到这,吴同方才想起来,这荞麦虽是生长迅速,产量快些,但对水量的要求也是不小,他先是苦笑了一声,“郡主点醒了我。并非临江水源稀缺,只是水流渠道少些,流通不得。是那上一任的知府,一直霸占着修渠的银子,不愿下批。我们都已说了几次,都未果。”

“后来我们自费修渠,修到了一半,知府将修渠的几个世家寻了个无端的由头严惩了一遍,也就再也没人提起这修渠的事了。”

秦漠眸光沉沉,里面放射出来森冷的寒光。

这知府真是胆大包天,朝廷的银款都敢克扣,中饱私囊,鱼肉百姓,落得个打死的下场,都算是轻的了。

宋玉笙慢声道,“若是如此,这荞麦也并非不能播种。荞麦种植面积大些,又可与地瓜、马铃薯等一起,有效的能减少土地水份的蒸发。我们现水源紧缺,可小部分种植些荞麦试试成效,大部分还是以地瓜为主,地瓜虽成熟期长,但比起荞麦要更适合旱地。”

孙毅今日是真真对宋玉笙刮目相看,他一直以为长乐郡主就是长得貌美些的深闺女子,谁能想到,她的才学涉猎竟如此的广泛。就算是他,涉及这农地知识,都不能侃侃而谈。

宋玉笙感觉到他们三人投放过来的目光,轻笑了一声,“不必惊讶,只是来时路上,多看了些书,又沿路问了些人。”

知寒在一旁立着,面上难得的也带上了浅笑。她家小姐,着实是谦逊了。

宋玉笙的看了些书,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数十本书籍,也就是她一目十行,才可如此言说。

秦漠莫名的有一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唇边带着笑意,继续道,“不止如此,开渠也要准备起来,引水源,也是各种关键。种植的作物,还需栽种上数数目。”

孙毅道:“可现下就算我们想出了对应之策,这百姓见,可还有愿意援助的?”

吴同方也跟着沉思,现下的百姓,若是健全些的,都收拾了行囊离开了。留下的都是些病患,或是老弱孩童,这修渠开耕,全都是一番大工程,怕的就是没有百姓援助。

“这到不用担心,我们不急着号召百姓动工,我们要做的,是……”宋玉笙眸中闪过狡黠,眉眼弯弯,笑颜如花的模样,还真真是像极了那只狐狸,眼睛直直的看着秦漠。

秦漠已对她大抵熟悉了,这丫头怕是又想了什么招数来坑他,自己的媳妇,总是要宠着。

他浅笑道,“阿笙但说无妨。”

“劳烦殿下带头,先选个差事做着。殿下亲自动手了,这对百姓来说,是莫大的难得,便会殿下信任。再号召起来,也会好做很多。”

孙毅道,“郡主所言有理。”

秦漠倒是觉着这主意尚好,跟他未来得及说出来的,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那明日,吴掌柜还是去办理修渠的事,看看进展如何,可还能继续下去。我便挑几个会农作的农夫,一同去田地里耕作。”

吴同方回,“是,殿下。”

宋玉笙杏眸染上了笑,她明明只是说让他选个差事,他却非要选那个最难的

陈光胜急急匆匆的从院门口进来,身后还跟着在正午晕倒了的妇人,他跑的太急了,额头上都出豆大的汗,“殿下,殿下!”

吴同方怕他这没规矩的样子,惹怒了秦漠,斥责道,“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

陈光胜瞧见坐在主位上的宋玉笙,眸光一亮,带着那妇人,一同跪拜的地上,“烦请王妃,大发善心,救救一同中了暑气的百姓吧!”

两人声泪俱下,尤其是那妇人的哭声,这深夜里听着,让人觉着不忍。

宋玉笙给知寒使了个眼色,让知寒把人从地上扶起来,“你且说说,事情是如何?”

陈光胜本是按照秦漠的命令,在农屋里守着这妇人,两个时辰不到,这妇人也就清醒了过来,哭着询问是谁救好了她。

原来,妇人结识了一群人,都是因着暑气,因着没有银子请不起大夫,买不起昂贵的药材,只能在那等死。

她本是出来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求到个好心的大夫,谁知自己也因着这暑气昏厥了过去。

等待妇人说完,吴方同也跟着二人一起跪在地上,想到那卧病在床的儿子,“求郡主开恩,救救临江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