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事件解决(第2/2页)

至于……钮祜禄氏,静仪比较相信熹妃娘娘的人品,觉得她不会做此等鸡鸣狗盗之事,来挑拨两宫不和。

静仪还是有些想不明白,便请来了四爷给她安排的温、余两位嬷嬷,共同商量探讨一下,毕竟姜还是老得辣。

这种在宫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姜,更辣。

四爷挑的这两个嬷嬷可比当初皇后挑的那俩强多了,静仪不知道四爷是不是曾经对她们有过上岗培训,这两位嬷嬷特别安分守己且很是好说话,不该管的从来不管,任由静仪按着自己想法儿折腾。

静仪贴身的活儿用不到嬷嬷们伺候,嬷嬷们在公主身边一般都是掌舵人。可静仪偏要自己掌舵,两位即便被闲置在一边也毫无怨言。

那宫女给杨姑姑塞了钱,离开之后就不见人影,那宫女只说自己是永寿宫的,静仪叫揽月去永寿宫说明缘由,求钮祜禄氏帮忙找了一通。

结果,永寿宫查无此人。

这紫禁城宫里多少宫女?本就是一件不大的事情,若是大张旗鼓地一个一个去找,不光会惊动了皇上皇后,也会叫宫里人觉得承乾宫轻狂。

两位嬷嬷对视了一眼,温嬷嬷年纪更大,先对静仪开口道:“奴婢倒是觉得,永寿宫和景仁宫都是可以排除。”

静仪点头表示认同。的确如此。

余嬷嬷又道:“公主可有想过翊坤宫?”

静仪:“这个……不太可能吧?”

年贵妃还能故意留下这么个丫头膈应自己?若是第一时间得了信儿,肯定会叫她落选,走得越远越好的。

余嬷嬷笑笑,道:“那不是还有一位主子么?”

静仪一拍脑袋:“是了,还有郭贵人呢,你们看我这脑子。”

郭贵人入宫之后越发小透明起来,叫静仪一时之间都忘记了翊坤宫有这么一个人。

温嬷嬷道:“咱们都是公主的奴才,身家性命都在主子身上,也就不同公主说那些虚的了。景仁宫和永寿宫都是明晃晃的靶子,可这人明显就是暗中做事,故而景仁宫和永寿宫反而是嫌疑最低的。余下的……懋嫔娘娘同裕嫔娘娘最是好说话,且这事儿……说句不敬的,齐妃娘娘和贵妃娘娘关系坏了,于她们并没有好处,但是郭贵人可就不一样了。”

静仪当即命人去查,以郭氏为线索切入,果然找到了那个将清韵托付给杨姑姑的宫女。

平静的后宫生活对于郭氏好处不大,但如果高位的几位嫔妃斗起来,她升职加薪的几率就大了,武氏不就是例子?

在皇后和年贵妃不和的时候,武氏适时出现帮了皇后一把,从此就上来了,到现在还没落下去呢。

郭氏就住在翊坤宫,年贵妃是翊坤宫主位。如果李氏和年氏不和,年氏想要对付李氏,年氏第一个想要用到的人,就会是她郭贵人。

只要在年氏心中种下对李氏不满的种子,郭氏再挑拨上几句,让矛盾扩大化,再作为马前卒替年氏解决问题,成为年氏心腹的几率大大增加。

郭氏一直想要挑点事儿,好不容易得了这个机会,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宫斗有时候就是这样,大老板们都想安生过日子,小虾米们却在下头蠢蠢欲动。

可郭氏这么做,等于是一下子就得罪了三家。

皇后不希望后宫起风波,最是盼着后宫少出事儿、不出事儿。

清韵生得那般好,容貌又像极了年氏,年氏知道郭氏把清韵留下来玩这一手儿,恐怕撕了她的心都有了。

就是承乾宫的李氏和静仪,那也必得记恨郭氏的。

弘时也听说了静仪责问内务府的事情,过来问了妹妹是何缘由,需不需要他这个兄长出面帮上一把。

静仪自然说是不用。

弘时听了静仪责问内务府的缘由后,十分不解。

两个女人长得像又怎么了?反正不是同一个人,别认错就行了,一堆人至于这么小题大做么?

要不怎么说男人跟女人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呢。

静仪对着弘时摇摇头:“没什么,你不必担心额娘和我。”

懒得再跟这个傻哥哥解释什么。

事情得以顺利解决后,李氏听了静仪建议,带了几位人证和清韵去找年氏,把话给说开了。

年氏也听说了李氏因着宫女属相冲了静仪,心中气愤,对着内务府问责的事情。觉得李氏这人太过小题大做,一点不如意就要把六宫翻过来,心里挺看不上的,不想里面竟还有这么一出。

年氏看了清韵那张脸,简直恨死了郭氏。李氏离开后,年氏更是气不过,连夜去见了皇后,敲定了把郭氏迁出翊坤宫的事情。

皇后在后宫耳目众多,多少也听着点儿风声。她既不想惹到年氏,也不想去惹李氏,毕竟这两个人都身处高位,还有儿子。

第二日,郭氏搬去了钟粹宫和耿氏、宋氏同住。

耿氏和宋氏都是嫔位,郭氏只是一个贵人,到了钟粹宫自是讨不到好处的,只在后殿的偏僻处得了三间房住。

众人都在猜测郭氏搬去钟粹宫的原因,郭氏自己自是不会说的,李氏也不是那等爱在背后乱说的人,翊坤宫主位年氏只说处不上来,并未多言。

这就是年贵妃同郭贵人有矛盾了,众人了然。

事情总算告一段落,误入宫斗桥段的静仪表示,自己修为不够,只看到了事物表象的、偶然的外在联系,忽视了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内在联系,还需加强学习。

这宫里拜高踩低的人本来就不少,想来郭氏日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的,也算是她为这件事情付出的代价了吧。

至于清韵,李氏把这丫头交给年贵妃后,静仪在宫里头就再也没有见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