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何去何从(第2/2页)

科举亦是朝廷大事,四爷命乡会试以《孝经》出题,顺带叫了弘时几个也写张卷子试试。

结果四爷意外发现三个儿子文章都作得不错,就连他从来都不看好的弘时,竟然也作出一篇有不少亮点的锦绣文章出来。

段考验收出了很是不错的效果,四爷的心情终于多云转晴。

太后从那日册封典礼完毕后就称病不见人了。

开始时候的确是称病,后来却发现自己好像是真的病了……乌雅氏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脑子里总不受控制地想起之前发生一幕幕事情……

佟佳氏抱走了老四,康熙搂着她在耳畔低语,脚上平底绣鞋换成了花盆底,封妃那年她才二十二岁,正是最好的年纪……

温宪公主指给了她所憎恶的佟家,公主避暑出事的消息传来,惠妃荣妃对她的挤兑,十四失势后的满目颓废,老四对她的声声控诉……

愿意看的,不愿意看的,由不得她做主。

德妃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疯魔了。明明以前她最早侍奉先帝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哪怕是别人在她跟前指桑骂槐,贬低她的身世、嘲笑她的手段,她都按耐得住。怎么如今当了太后,明明日子变好了,她也成了这大清最尊贵的女人,只要是牵扯到十四的事情她就半点都忍不住,简直成了一点就炸的性子。

很多事情都经不起思考,想多了,反而觉得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太后乌雅氏病逝于宁寿宫,终年六十四岁。

静仪记得历史上德妃就是雍正元年没了的,对于太后的离开,她原就比别人多了几分思想准备。

太后一直认为四爷是她怀胎十月生下的儿子,不管怎样都该站在她的这一边,就应该像她一般关怀十四这个幼弟。

可亲情是需要培养的。在静仪未穿越前的世界里,父母子女反目成仇、母亲把儿子告上法庭的事情并不少见,三天两头出现在网络热搜。

不管怎么说,太后也是静仪的亲祖母,血缘关系在那里摆着,静仪虽然知道太后并不待见她,但太后就这么突兀的去了,静仪的悲痛并不比弘时他们更少一些。

只是去持服哭灵时候,比起面对康熙驾崩时的伤心,却不由又是差上了一层。

人性如此。

不知四爷是不是受了太后病故地触动,太后走后没几日,四爷便晋封十四为郡王,提升了待遇,却仍然命令十四留汤山,不准离开。

四爷给太后定的封号是“仁寿”,静仪认为这封号算是顶顶好的字意了,四爷对太后还是有心的,只可惜,太后到临走前都没有领四爷的这份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