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家的病

妙芜还以为谢荀在逗她,断不至真让她一个人抄那砖头厚的家规。

这可是要抄整整二十遍呢。

妙芜一想起这个,就觉得人生一片灰暗,真不知道要抄到猴年马月才能抄完。

那小弟子还很贴心地提醒她:“九姑娘尽可以慢慢抄写,家主并未规定期限。”

妙芜咬着笔头,万分怨念地看着坐在她对面悠哉悠哉翻看剑谱的谢荀。

“小堂兄不是说过,不愿别人代你受罚吗?”

谢荀一手拿书,一手以指为剑演练剑招,闻言头也不抬道:“我几时说过这话?不记得了。”

“哈哈哈,那小堂兄忘性可真够大的啊。”

谢荀起身,捧着剑谱往外走,走到轩外,又转回来屈指叩了叩窗棂,欠欠地同妙芜道别。

“为兄去练剑了,望小堂妹勤勉自持,好生抄写家规。”

妙芜被谢荀气得,抓起毛笔就在纸上画了只秃毛公鸡。

那公鸡被拔光了颈毛和尾翎,却兀自高昂鸡首,那副高傲凛然的神态,瞧着不知怎么地竟跟谢荀有三分肖似。

监督她的小弟子偷眼瞥见了,一时不解其意,后来想起少主的生肖似乎是鸡,再看那秃毛鸡时便觉九姑娘画得甚为传神。因此他暗戳戳地将这张画收藏了起来。

接下来谢府上下都在准备上元节的花灯宴,妙芜每日的行程都被三娘子排得满满的。早上到祠堂抄写家规,下午跟着三娘子练习御符之术,晚上还要和小丫鬟们一起准备花灯宴所需的事物和许愿灯。

这么一整天连轴转下来,等到了晚上,妙芜身子一沾床便只想睡觉,根本提不起半分精力去盘问系统。

忽忽几日过去,这日晨间妙芜刚刚醒来便觉小腹坠涨,疼痛难忍,掀开被褥一瞧才发现是月事来了。

雀枝进到屋内,打起纱帐欲唤妙芜起床梳洗,却发现她斜倚在床上,手捂小腹,面色煞白,一头一脸的细汗。

问明原因后,她便赶紧着人伺候妙芜梳洗了一番,又招过宝翠来问,得知九姑娘这两年在南疆,若逢月事便常痛到卧床难起,只是像今次这般严重,倒真是头一回。

雀枝赶紧秉明三娘子,请了大夫来看。大夫把过脉后,又问过妙芜近日饮食起居,最后断定,可能是由于几天前淋了大雨,寒气侵体,才会使得疼痛加剧。

大夫给妙芜开了暖宫补气血的药,又嘱咐近日不可再受寒,一通忙乱过后,妙芜便似个怀胎十月的妇人般抱着汤婆子躺在床上,竟是疼得什么也做不成了。

因此只好发派宝翠去和监督她抄家规的小弟子告假。

说来也是因病得福,前几日忙得脚不沾地,今日因这月事之痛,居然也能暂且歇上一歇了。

妙芜喝过红糖水,吃了药,在床上躺了会,渐觉腹痛稍减,便打起精神将前几日盘旋在心头的疑问翻出来询问系统。

“我这几日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对劲。那谢荀被打成叛徒后还冒死回到谢家,只为问原主一句‘她在哪里’,这个‘她’是谁?”

系统无奈道:“宿主,我只有载入剧情碎片的权限,并没有探知详细剧情的权限呀。”

妙芜忽略系统的抱怨,继续道:“原主那时横死在谢家,在场还有那么多谢家子弟,若有人要杀她,怎么一个护着她的人都没有呢?”

系统很绝望:“宿主,我只是个积分系统啊!探案推理这种事情我干不来啊!”

妙芜忽地从床上爬起来,悚然道:“除非杀她的就是谢家人!”

没错,而且杀她之人份位应该不会很高。因为若是尊长,剑阵内的弟子必会向此人行礼,可她当时并没有听见什么。

妙芜想着额上就冒出些冷汗来。

原主小时候造过的孽可太多了,得罪过的人更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但是谢家人,恨到欲除她而后快的,会是谁呢?

“系统,我要兑换剧情。”

说到兑换,系统总算来了点精神:“宿主你要兑换什么剧情?”

“就上次那段剧情的后续。”

脑海中响起了纸页翻飞的声音,好一会,系统才回答说:“宿主,不支持兑换时间差在三天以内的剧情碎片哦。并且单个角色视角的剧情碎片也只能兑换一次。”

系统的不靠谱,妙芜早已深深见识到了。闻言便往引枕上一靠,长长地叹了口气。

看来除了任务之外,她还得多加关心自己的小命才行。

谢荀刚和几个小弟子对完剑招,从校场出来,本欲打道回府沐浴更衣,午后好同叔父一起到渡口迎接押送太岁归来的谢谨,不想脚下一拐,不知怎么地又拐到祠堂去了。

进了规诫轩,便见妙芜所坐的那张桌子后空空如也,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摞生宣。最上头的那张宣纸上画着一只粉色的,怪模怪样的东西。

瞧着像只妖,但谢荀搜肠刮肚,自问从未在哪本书里见过这样的妖。

他拈起纸张一抖,细看,发现此物鼻子忒长,脑袋大身子小,两只眼睛跟比目鱼般都长在同一侧,细细辨认,隐约有几分像诸。

谢荀不由啧了一声,舌尖在牙槽上抵了抵,心道能把猪画得如此……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小毒物也真是个“人才”。

监督妙芜的小弟子从规诫轩的书架后走出来,见到谢荀立在桌旁,便道:“九姑娘今日病了,告了假,今儿不来祠堂抄家规了。”

病了?

谢荀微微挑眉,明明昨日见她还生龙活虎的。

他一抖手中宣纸,问:“这画的是什么?”

那小弟子笑道:“这是九姑娘为自己画的许愿灯图样。许愿灯的样式多取自许愿之人的生肖,九姑娘便画了只猪。”

还真是只猪?

谢荀再看一眼那只猪,只觉甚丑。遂将宣纸放回桌上,转了个身便走了。

那小弟子见他走了,便找了张椅子坐下来,打算仔细阅读手中的经典。谁知才坐安稳,忽见谢荀又倒着走回来,立在窗边问他:“九姑娘的家规,抄到第几遍了?”

那小弟子掐指一算,道:“堪堪才抄完第二遍。”

说完见谢荀垂眸,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一语未发竟是又走了。

午后谢荀便同谢泫、谢三爷一起到阊门的渡口迎接谢谨。

他们到渡口时,谢谨搭乘的客船刚刚在渡口停下。

此船乃谢家之船,船上除了二十来个船工,便是谢家子弟。船工从甲板上搭了木板下来,谢家子弟两人一组,负责搬运此行运送之物。直到最后一口三尺见方的玉石箱子从船上搬下,谢荀诸人才见到一白袍银带的翩翩佳公子,背负一把半人多高的玄铁重剑自船上飘然而下。

此子气质清冷,通身自有一股清贵气派,正是众人翘首以盼的大公子谢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