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3页)

天天听着沈寅初说将来房子一定会涨价的事情,苏鲤已经习惯了,她也相信她男人的预言。不过,一上来就跑那老远,以后那房子也没法看顾啊。

“盛城不买吗?”

“盛城也买,不过咱家自己人够住够开店就行。刚需解决了,在京城买房就都是投资了。”

沈寅初有自己的盘算,现在全国各地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差不了多少,换任何一个见识过后世房价的,都肯定玩了命地往京市沪市买房。再不济还有苏杭呢,还有深城呢,盛市这边有的住就先不急。

第二天一早上,沈寅初先回了村里头。

他在路上的时候,老村长也气得不行,把人都叫到场院里头,正气冲冲地训人。

“当初都叫得欢腾,让寅子领你们去城里头,去做买卖!现在人家把东西都收拾好了放到你嘴边上,你张嘴都不吃!”

平时没外人的时候,老村长是不舍得抽好烟的,抽的都是自己用草纸卷的烟叶。这一口下去,自制的土卷烟就下去了大半根。

“你们怕啥?我倒是问问你们,你们到底怕啥?”

“出去累点儿能咋着,再咋的还能比当农民累?”

这年头,种地不仅累,而且还困难。别说穷就进城打工,这时候中国可还没成为代工大国呢,绝大多数厂子都是国企,根本不需要打工人员。大部分农民进城打工,也去不了什么正经厂子打工,要么是工地小工,要么就是去做后厨。

城里人工资涨到了三五百,可是农民进城打工,在建筑工地上背沙子扛砖头这样的活一天也就只给十块钱。

当初沈寅初从村里头雇人,大家都羡慕得不行。可是现在分餐车出来给人干,大部分人倒畏畏缩缩起来了。

“村长,俺们咋不知道种地苦种地穷呢,谁不羡慕人家城里人进工厂打工?咱们这些老农民进城打工都找不着好活干,当初寅子搁村里头雇人,咱都感激。”

“是啊,村长,但是这自己干餐车,赔了咋整!寅子摆摊是没少挣钱,但是你看榆树沟,不好几个去卖烤冷面赔钱了的吗?”

老村长气了一波,把一根烟一两口抽没,还得苦口婆心跟这帮人讲道理。

“所以咱寅子这不是给弄得好好的?车给你整好了,技术教给你,加盟费不要了,原料从咱厂子里头进,连摆摊的地方都给你找好了!盛城啊!去那边好好奋斗个一两年,将来那就是城里人了,那还是省城,有啥不敢去的?”

“村长,那还有那二百块钱呢……”

老村长气得不行:“二百块钱咋了!三年那车就白给你,就算是借你钱还得给利息呢吧?”

寅子给了他四个名额,现在定下来三个了,结果倒有一个死活没人出头了。

那三个家里头都是老实肯干的,剩下的就有点小心思了:都琢磨着等人先去看看到底啥样,自家再去。

不然,万一人去了、家里头的地也租出去了,结果钱没挣着给沈寅初打白工怎么办?

“行!那就都别去!”

老村长也动了怒了:“今天在这屋这么动员都不愿意去的,我都记着,以后你们别再攀上来!”

他这么说,倒有人不乐意了:“老村长,那是人家寅子愿意帮着村里头,你凭啥不让俺去啊?”

“那你倒是现在去啊?都就会观望,我可把话放在这了,除了第一批的,谁再想去都老老实实给我把加盟费交了!”

等沈寅初回到村里头的时候,四个名额定下来了三个,老村长有点惭愧:“寅子,就定下来仨名额,这里头还有俺们家大孙子一个。咱村里头人都没见识,你别生气,等到以后有人混出来了,他们就懂了。”

沈寅初不生气,剩下一个名额,他去盛城随便挑点人就出来了。

他想给自己村里头谋点福利罢了。

现在第一批能分期买餐车,这福利从下一批开始他就不准备给了。只要这一批有人赚钱,接下来哪怕加盟费提起来,也肯定有人借钱也要加盟。

“没事,有三家已经不少了,”沈寅初看了看这次出头的三家,村长家大孙子两口,还有两家也是平时村里头差不多的明白人,“都是咱自个儿村里头的,这批我不收你们加盟费了,餐车也可以分期慢慢给我,但是别的钱都得自己想办法。”

“到了盛城那边住宿吃饭也都是钱,货款可以一周一清,”沈寅初丑话先说了,后面又安慰了几句,“不过你们放心,技术都不难学,到时候只要好好做,肯定都能挣着钱。”

“寅子哥,你放心!”

村长的大孙子正是大兴嫂的大儿子,沈寅初给村里头名额,大兴嫂第一个就叫她儿子出来了。

“我妈跟我说了,你当时摆小摊的时候啥都整得可干净了,有卖不了的宁可撇了也不卖,”这小子叫沈河,今年二十一,长得有点儿机灵劲儿,“寅子哥,你放心,我肯定跟你一样。”

听他叫哥,沈寅初心里头舒坦多了。现在他在村里算一号人物了,有些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开始管他叫叔,听得沈寅初太阳穴直跳。

“行,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不少。你们到时候自己先去盛城找地方住,提前看好自己要在哪一片摆摊,先通知我,我这还得统一安排。”

这次定下来的三家人,村长大孙子算一家,沈富贵两口子带着小儿子,还有一个吴寡妇带着半大闺女。

沈寅初仔仔细细地安排了,又把盛城店里头电话给几个人留下了,又到市里头看老太太和大丫。

大丫家的儿子已经做得稳稳当当地了,名字还是沈寅初给取的,叫苏子健。看见他舅舅,张着小嘴儿嘿嘿地乐。

老苏太太抱着大孙子,高兴得不行:“哎呀,咱家大宝可知道谁是贵人呐,这是你舅舅,叫你舅舅抱抱。”

沈寅初还真有点不敢抱这大胖小子,心惊胆战地托了一会儿,赶紧还给老苏太太。

“小莲最近咋样?”

四月份了,老太太和周翠萍也从望山屯回来了,矿里头煤多,暖气一直给到五一呢。一直不住,这暖气费都白交了。

老太太和周翠萍老四都住在楼下,老苏头老苏太太住楼上。亲妈和老婆婆都在这边,大丫索性也带着孩子住回来了,地方大都住得开。

“那孩子学习用功,脑瓜子聪明,我看老四有啥不会的,给讲得明明白白的。”

见老太太夸苏莲那丫头,周翠萍也赶紧挤过来夸老四:“咱家老四这回学习可好了,年部第二,考一高中妥妥地没问题。能进快班!”

“那挺好啊,这成绩考盛城的学校都没啥问题了吧?”

沈寅初正琢磨着把老四和亲妈、奶奶都带到盛城去呢,横竖回村里头开车也没多久,三个小时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