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安(第2/2页)

  1. 【注释】

  2. 东昌:明清府名,洽所在今山东省聊城县。
  3. 报马,也称“报子”,为科举中式者报喜的人!因骑马快报故称“报马”。
  4. 都:京城。明清时进士考试在京城北京举行,故云“尚未赴都,何得及第”。
  5. 三场:指礼部会成的三场考试。
  6. 殿试翰林;指殿试及第,授宫翰林。殿试,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录取后,再参加复试、殿试,考中的称“进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在殿廷上举行,前三名赐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

    授职翰林院编修。

  7. 长班:又称“长随”,明清时官员随身使唤的公役。
  8. 钝奴:犹言“蠢才”。钝,笨。
  9. 措大:旧时对贫寒读书人的轻慢称呼。无赖:憎骂语。此处斥其强横无理
  10. 缨帽:红缨帽,清代的官帽,帽顶披红缨。盏,杯子。
  11. 昔人为鬼椰榆:指晋代罗友仕途失意,被鬼椰榆。详见《叶生》注。椰榆,戏弄。
  12. 白足提篮:科举场规有搜挟带之条。情初规定,考生入场携带格眼竹柳考篮,只准带笔墨、食具等物。顺治时规定士子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入场时,诸生解衣等候,左手执笔砚,右手执布袜,赤脚站立,等候点名、搜检。
  13. 唱名:即点名入场。乡试入场前,先期告知士子点名入场的分路和次序,士子齐集后由差役持点名牌导人,官呵吏骂,如对囚犯
  14. 号合:乡试贡院甬道两侧为考生的号舍。号门之内有小巷,巷北有号舍五六十间至百间。号舍为考生日间考试、夜间住宿之所,无门,搭木板于墙供书写之用,故考试时考生伸头露脚。
  15. 倘怳(chǎng—huǎng敞谎):神志模糊,失意迷惘。
  16. 望报,盼望报录人。报,科学时代向考中者报告喜信的人。
  17. 草木皆惊:形容情绪紧张。此为成语“草木皆兵”的化用,意谓但有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报马到来
  18. 猱(náo挠):猿猴。
  19. 飞骑(jì季)传人:报马传送喜报给别人。飞骑,指报马。
  20. 饵毒:服毒。饵,吃
  21. 司衡无目:考官瞎眼。司衡,主持衡文评卷官员。
  22. 笔墨无灵:谓自己文思失灵,不能下笔有神。
  23. 浊流,对清流而言。古称德行高洁之士为“清流”。欧阳修《朋党论》,谓唐昭宗时,尽杀朝中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此谓把案头物投之浊流,意思是摒弃八股文,不再应科举。
  24. 披发人山,面向石壁:指遁人深山,出家修道。面壁,佛教用语,面对石壁默坐静修的意思。相传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曾在嵩山少林寺修真养性,面壁而坐,终日戳然。见《五灯会元》。
  25. “且夫”、“尝谓”之文:指八股文。“且夫”、“尝谓”是八股文常用的套语。
  26. 技又渐痒:意谓又揣摩八股,跃跃欲试,准备下届应考。技痒,长于某种技艺的人,一遇机会,就急欲表现,如象身上发痒不能自忍。
  27. 抱,孵卯,俗称“抱窝”。
  28. 当局眷当事人,指落榜士子
  29. 方寸:指心。
  30. 床头人醒,谓其妻旁观,比较清醒,床头人,指妻子。
  31. 词林诸公:指翰林院的诸位先生。词林,翰林院的别称。
  32. 经两三须臾:经历二三次短暂的得志况味;指经历乡试、会试或殿试考中的喜悦。
  33. 荐师:科举时代,乡试或会试主考官以下,设同考官若干人,分房阅卷,同考官在认可的试卷上批一“荐”字,荐给主考官,由主考官核批录取,被录取者称荐举其试卷的官员为“房师”或“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