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介甫(第6/9页)

  • 其所由来者渐矣:谓万石惧内并非偶然,是渐积而成的。语见《易•坤》
  • 心慴(shè慑),同“心慑”。心里害怕。
  • 宾事良人,谓敬事丈夫。宾事,如宾客一样恭敬地事奉。良人,丈夫。
  • 黔驴无技,犹言黔驴技穷。柳宗元《三戒•黔之驴》略云:古时黔地无驴,有人载一驴人,放置山下。虎见其庞然大物,以为神,惧不敢进。久之,渐狎,驴怒而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乃跳踉大咽,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隶道士籍:指出家做了道士。隶,隶属。
  • 怫(bó勃)然:勃然,怒貌。佛,同“勃”。
  • 不齿:不屑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
  • 学使:即提学使,或称提督学政(简称学政),负责一省学校生徒的考课黜陟之事。任期三年。三年中两人巡察所属府、州、县,名为“案临”或“出棚”。
  • 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名,因以称火灾。《左传•昭公十八年》:“郑子产禳火于玄冥、回禄”。
  • 煨(wēi威)烬:犹灰烬。
  • 罚锾(huán环):犹罚金。锾,古重量单位,六两,《尚书•吕刑》:“其罚百锾”。
  • 人邑痒,人县学为生员,即中了秀才。
  • 领乡荐,考中举人。唐代举士,由州县地方宫推举应礼部试,称“乡荐”。后称乡试中试者为“领乡荐”。
  • 狂悖:狂妄不讲道理。
  • 孔其股,穿透其大腿。
  • 绠(gěng梗),粗绳。
  • 普陀寺:佛寺,供奉观世音的寺院。梵语“普陀洛伽”之略。
  • 泪下如縻(mí迷):谓涕泪涟涟。縻,牛鼻绳,王粲《咏史诗》。“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 珠还:喻谓物归原主。《后汉书•孟尝传》载,东汉合浦郡产珠,其珠因宰守贪婪滥采而迁于交趾郡界,“(孟)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
  • 毕公权,毕世持,字公权,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康熙十七年(1678)举人,有文名。见《山东通志•人物志》。
  • 惧内,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内惧”。
  • 一噱(jué决):一笑。
  • 重赖坤成:主要依赖大地完成。坤,地。
  • 内助:旧指妻子。
  • “同甘”四句,谓二人同享夫妻之乐,而妻子独受生育之苦;辛苦抚养,三年始得离怀。劳,苦。尔,你,指妻子。十月呻吟,怀胎十月,备受痛苦。就湿移于,言哺育幼儿的艰辛:晚间幼儿尿温被褥,自己暖干、而让幼儿睡卧干处。三年颦(pín频)笑,谓幼儿在丹亲怀抱得到抚爱。三年。《礼记•三年问》:“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颦笑,犹一颦一笑,指母亲关怀幼儿的忧喜之情。颦,同“颦”,忧愁的样子。《韩非子内储》上:”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 “此顾“四句:意谓为了承嗣宗祧和料理家务,所以男子动娶妻之念,而有夫妻之爱。顾,念。宗祧(tiāo佻),宗庙。宗,祖庙;桃,远祖之庙。伉俪(kónglì亢丽),配偶,古时指正室,即嫡妻,后用作夫妇的通称。并臼,汲水春米,喻指家务。旧时以操井臼为妻子的本分,鱼水之爱,喻夫妻之爱,谓两情相得如鱼水。《管子•小问》载,管仲求宁戚,宁说:“浩浩乎”,“管仲不知,至中食而虑之。……婢子日:‘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宁子岂欲室乎?’”
  • “第阴教“二句:此据铸雪斋抄本补,原无此二句。谓只因妻子在家发号施令,遂使丈夫威风扫地以尽,第,只,阴教,指妻子的号令教,令。乾纲,即夫纲、夫权。
  • “始而“四句;谓起初妻子言辞不逊,丈夫还稍敢顶撞;久之则俯首帖耳,唯妻命是从。不逊,此指妻子辞色不恭顺,大施,指妻子对丈夫的大不恭敬:小报,指丈夫国妻子不逊而小有反应。如宾之敬,即相敬如宾谓夫妻之间彼此尊重,如侍宾客。语出《后汉书•染鸿传》。有往无来,指夫只敬妻而妻不敬夫。
  • “祗缘”二句:谓只因恋恋于男女情爱,而丧失了男子汉的气概。短气,丧气。宋代苏工年少时应试礼部不中,因日,“此中最易短英雄之气。”后以“英雄气短”指有才志的人遭遇困阻或沉湎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儿女,犹言男女。钟嵘《诗品》评张华诗云:“疏亮之上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床上”二句:谓家中有夜叉股凶悍的妻子,任你是金刚般的男儿也只得顺从。夜叉,梵语音译,佛经中吃人的恶鬼,旧时小说中常以喻凶悍的女人,金刚,梵语“缚日罗”的意译,谓金属中最坚固的部分,喻坚固、锐利。印度佛教中密教徒称金刚许及执件力士为“金刚”。中国以之称寺陀山门内的金刚力士塑像。因塑像面目威猛,常以“金刚怒目”喻刚勇有力的形象。低眉,俯首顺从
  • “釜底”二句:与上二句意近,意谓悍妇气焰嚣张,任你是钢铁硬汉也只得俯首顺从。釜,烹往器。此与“妇”谐音。毒,猛烈。铁汉,刚直不屈的汉子。强项,硬挺脖子,谓不肯低头俯顺,项,颈后部。《后汉书•董宣传》载,董宣不避权贵。为洛阳今时,湖阳公主(光武帝姊)的苍头白日杀人,董宣依律处死。光武帝听说后大怒,“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受到光武帝的赞赏,誊为“强项令”。
  • “秋砧”四句:谓悍妇对丈夫或棒打,或抓面,凶悍非常。砧(zhēn针),捣衣石。杵,捣衣木棒,北方俗称“棒棰”。秋日月夜捣衣,声音凄凉清远,古人常用以写妇女思大之情。谢惠连《捣衣》:“栏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杵不用来捣衣,含有两层意思:一说明无恋夫之情,一是说用杵来殴打丈夫。麻姑,传说中的女仙,貌美,手似鸟爪。据《神仙传》载,一次麻姑降落到蔡经家,经见其手似爪,顿思“背上大痒时,以此爪以爬背当佳”,因而被鞭打一顿。莲花之面,俊俏的面容。《旧唐书•杨再思传》:“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日:‘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此以麻姑之爪试莲花之面,戏指悍妇抓丈夫之脸。
  • “小受”四句:谓惧内之人逆来顺受,悍妇杖责如母教子:一反夫唱妇随,全由妻子主持家政。小受大走,指如受父母杖责,小打则忍受,大打即逃跑。《帝王世纪》载,大舜对待父母,“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本谓父母教训儿子,所以下文云,“直将代孟母投梭。”直,简直。代,替。孟母投梭,指孟母断机教子事。《列女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盂母方织。问日:‘学所至矣?’孟子已’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日:‘子之废学,昔吾断斯织也。’”投梭,扔掉织布梭,即停止织布。投,弃。妇唱夫随,“夫唱妇随”的反义。《关尹于•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倡,妇者随。”倡,通“唱”。夫唱妇随,是封建之礼,而一旦悍妇主政,使成为“妇唱夫随”了。周婆制礼,“周公制礼”的反义。周婆,对周公之妻的戏称。周公,周文王之子,名姬旦,曾辅助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武王死,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相传周王朝的礼乐制度是由周公制定的。起周婆制礼,谓由妇人主政。《艺文类聚》三五引《妒记》载,谢安想纳妾,其妻刘夫人不允,子侄辈借《诗经》中的《关雎》、《螽斯》篇加以劝谕。刘夫人间谁撰此诗,答云:“周公。”夫人云:“周公是男子相为尔,昔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青琐高议》、《醉翁谈录》均有类似条目,“周姥”作“周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