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凤(第3/4页)

耿生的叔叔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新奇,便愿意把房宅卖给他住,不和他计较价钱。耿生很高兴,就带着家口搬了进来。住了一年后,感到很适意,但心中仍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青凤。

清明节这天耿生扫墓回来,看见两只小狐狸,被一只狗紧紧地追逼着。其中一只落荒而逃,另一只在路上慌急乱转。它望见耿生,依恋不舍地哀叫,耷拉着耳朵,缩着头,好像在向他乞求援救。耿生很可怜它,就掀开衣襟,提起它抱在怀里回家了。到家里关上门,把它放在床上,狐狸竟然幻化成了青凤。耿生大喜过望,急忙上前来慰问她。女郎说:“我正在与丫环玩,忽然遭到了这样的大灾难。若不是你,我一定葬身犬腹了。希望你不要因为我不是同类而憎嫌我。”耿生说:“我日夜思念着你,连梦中都在想念你。现在见到了你就像得到了无价之宝,哪里说得上憎嫌呢?”女郎说:“这也是上天的定数呀。要是没有遇到这一场灾难,怎么能跟你在一起呢?不过很幸运,丫环必定以为我已经死了,我今后可以和你永远在一起了。”耿生无比欢喜,就另外收拾出一套宅院让她住下。

过了两年多,耿生夜里正在读书,孝儿忽然闯了进来。耿生放下手中的书卷,惊讶地询问他从哪里来。孝儿趴伏在地上,悲伤地说:“家父突然遇到飞来横祸,除了您就没有人能够救他了。他本打算亲自登门恳求,但怕你不肯接纳他,所以让我前来相求。”耿生问:“什么事?”孝儿说:“公子认识莫三郎吗?”耿生回答说:“他是我科举同年的子侄。”孝儿说:“明天他将要从这里经过,如果他携带有猎获的狐狸,请公子务必留下它。”耿生说:“当日楼下的那番羞辱,至今我心里还记得清清楚楚,其他的事我也不愿意过问。这件事如果一定要我效力,非得让青凤出面不可。”孝儿流着泪说:“青凤妹已经死在野外三年了。”耿生一甩衣袖愤慨地说:“既然是这样,我就恨上加恨了。”说完,拿起书卷高声吟读了起来,再也不理睬孝儿。孝儿站起身,失声痛哭,捂着脸跑了出去。耿生立即到青凤住处,告诉了她刚才的事。青凤听完大惊失色说:“你到底救不救他呢?”耿生说:“救还是要救,刚才不立刻答应,也不过是为了报复一下他先前的蛮横无理而已。”青凤于是欢喜起来,说:“我从小就成了孤儿,依赖叔叔的抚养才长大成人。先前虽然遭到他的惩罚,那也是因为家规应该如此。”耿生说:“的确是这样,但总使人心里不能不耿耿于怀。你要是真死了,我肯定不救他。”青凤笑着说:“你真忍心啊!”

第二天,莫三郎果然行猎经过这里,他骑着饰有缕金胸带的马,挎着虎皮制成的弓袋,后面跟随着众多仆从。耿生站在门口迎接他,看到他猎获的禽兽很多,其中有一只黑狐狸,流出的血已经把皮毛染成了黑红色,用手一摸,皮肉还是温热的。耿生便假托说自己的皮袍破了,想求得这个狐狸的皮来补缀。莫三郎痛快地解下狐狸送给了他。耿生立即交给青凤,自己陪着客人喝酒。客人走了以后,青凤把狐狸抱在怀里,过了三天它才苏醒过来,转动一阵身体又变成了老头儿。老头儿睁开眼看见了青凤,怀疑自己不是在阳间。青凤于是详细地述说了情由。老头儿立即向耿生下拜,惭愧地对以前的过错表示谢罪。然后他高兴地望着青凤说:“我一直说你没有死,现在果然如此。”青凤对耿生说:“你如果心里有我,还求你把那座楼宅借给我们住,使我能报答叔叔的养育之恩。”耿生答应了她。老头儿脸红着道谢告别之后就离去了。这天夜里,果然全家都搬了过来。从此两家如同父子亲人,不再有什么猜疑嫌弃了。耿生住在书斋里,孝儿时常来与他饮酒聚谈。耿生正妻生的儿子渐渐长大后,就让孝儿做他的老师。孝儿循循善诱,很有老师的风范。

  1. 【注释】

  2. 太原:清代府名,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3. 凌夷:通作“陵夷”。衰败,颓替;此指家势衰落。《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序》:“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4. 及笄(jī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簪。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岁结发插簪,表示成年,可以议婚;因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之年。
  5. 不速之客:不邀自至的客人。速,召,邀,《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6. 谁何:是谁?是什么人?《汉书•贾谊传》:“陈利兵而谁何。”颜师古注:“谁何,问之为谁也。”闺闼:私室,内寝。
  7. 久仰山斗:犹言久仰大名。《新唐书•韩愈传赞》:“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后因以“久仰山斗”作为初次会面时的客套话。
  8. 通家:家族之间,累世通好。即世交。语出《后汉书•孔融传》。《称谓录》引《冬夜笔记》:“明人往来名刺,世交则称通家。”
  9. 豚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引《吴历》: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旧时因而对人谦称己子为“豚儿”或“犬子”。
  10. 倾吐间:倾怀畅谈之际。倾,倾怀,竭诚。吐,谈吐,交谈。
  11. 涂山外传:狐叟杜撰的书名。涂山,指涂山氏,禹之妻。古史关于禹娶涂山的记载,有的认为她是古涂山国诸侯之女,有的认为她是涂山九尾白孤之女。广引异闻、增补史传的书,以及推衍故训、不主经义的书,统称外传。此所谓《涂山外传》,隐指记载狐族古老传说的书籍。《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载:夏禹三十未娶。行至涂山,始有娶妻意。乃有九尾白狐来见。涂山民谣说:娶了九尾白狐之女可以成为帝王,而且家国昌盛。禹以为吉,于是娶之,名为女娇,即涂山氏。后生子,名启。
  12. 苗裔:后代子孙。语见《离骚》。
  13. “唐以后”二句:意思是说,自古帝唐尧以后,族谱世系犹存,自已都还能记忆,但祖先事迹不甚详悉;而陶唐氏以前,世系失传,就一无所知了。句中“唐”,指陶唐氏;古帝尧所建国。“五代”,指唐虞夏商周五个朝代。所谓“五代而上”,即诣唐尧以前。《史记•五帝本纪赞》:“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狐叟盖自居于人狐之间者,故颇以门阀、渊源自豪;二句立意,盖有取于此。一说,唐谓李唐,“五代”指梁陈齐周隋。因唐代之后多谈狐仙故事,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