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曾有仙人算运(第2/3页)

他不笑,或者不胡来的时候,其实是颇为好看的一个年轻人,双眼尤其清澈,皮囊很有文人书生气质,当然这一点主要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他的武功实在太差。

在他看来,弱一直是他维持良好的外貌形象和君子风度的重要实力基础。

若不是家底颇为丰厚,恐怕也没有办法一直胡来。

当然这一次看来,祖父比起他更要胡来许多。

尉迟杰负手而立,眸中神色渐趋平淡。

当年那老爷子总是拉着自己,说是他小时候曾经见到过仙人,给他算命,说这一生有三次大运,第一次可攀附龙鳞,青云直上,第二次可逢凶化吉,避灾劫保身,第三可有子嗣福报,富贵绵延百年。

而今回首一生,已经应下了两次。

第一次,是老爷子人到中年,狠心变卖了全部家当,倾尽全力,帮一个白衣书生渡过沧江,直入燕国皇宫。

第二次,听从神武府最后一道密令,第一个背弃府主,以能成从二品封疆大吏,掌管一郡兵马大权,家中三叔执掌破碎神兵,称为天下柱国。

第三,便应在了这里吗?

尉迟杰闭上了眼睛,想到自己祖父信中所写,思绪绵延,想到了青锋解上,能够一剑破去三千里天光云海的绝世,想到了这客栈当中,能以一人成军的宗师。

是青锋解……

还是鸿落羽?

家将老禄看着自己前面那背对着自己,沉默不言,似乎在认真思考些什么问题的少爷,虽然面上神色依旧缄默,心中却多少生出些微莫名的感觉。

老家主在他看来,一生几近于传说。

四十五岁之前,落寞无闻,一朝得势,便乘风而起,于二十年前开始的诸国乱战当中,踏着那些名将骸骨步步升迁,曾率三千兵马,于半月之内,奇袭敌军后腹。

为人奇谋善断,纵然不能称之为天下最顶尖的军师,也必然是最靠近那一层次的人物之一。

那么,作为他最看重的孙儿,甚至于最看重的子嗣,尉迟杰应当不至于纨绔如此,莫不是在一直韬光养晦……

尉迟杰侧身一步,看向家将,思考了下,缓声道:

“老禄。”

老禄拱手行礼,沉声道:

“属下在。”

尉迟杰看了看左右,然后看着家将,认真提议道:

“咱们两个小心点去趟青楼吧,我想……”

老禄一呆。

看着满脸正气的尉迟杰,嘴角微微抽搐。

这倒霉玩意儿,自己刚刚竟然以为转性了……

倒霉玩意儿!!

沉默了下,一向为人正派,自从成亲之后尤其正派的尉迟府家将看向自己前面双眸满是渴望的少爷,面无表情,指了指下楼来,打着哈欠的吕白萍,看向头皮发麻的尉迟杰,摇了摇头,认真道:

“不,少爷。”

“您不想。”

王安风缓步踏上三层,视线透过雕花窗台,看到了在院中的尉迟杰,脚步微微一顿,这青年的武功虽然差,可是身上却又有一股兵家的煞气。

他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常和百里,以及公孙接触,加上本身对于杀气煞气之类的存在比较敏感,所以绝对不会认错。

尉迟杰亲手杀过人,而且是搏杀。

看来是假纨绔,真韬光。

王安风收回视线,转身继续缓步向前。

而在下面院落中,尉迟杰被老禄威胁,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青楼大计,只能干干站在这早春的院落中赏景。

景丰城这边位于大秦北地,温度还算是比较低,院子里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可是大秦南方的广平郡风光已经不错,柳树有新芽,早春的花也开得一片热烈灿烂,让人看了就觉得心里面欢喜。

在路边小摊上,一名穿着棉衣的老人端着碗面,吃的刺溜刺溜,竟是比谁都香,一边吃,一边嚼着大葱,吃完了抹了一把嘴,呼出口气来,满脸的舒爽。

自怀里摸出了五枚磨得光滑的铜钱,在桌上一字排开。

然后在桌前坐着坐了一会儿,老人才起身,在店家的招呼声中慢悠悠往回去走。

方圆百米处,有起码七人起身,隐隐将这老人保护在最中心。

老人对这种安排实在是觉得不爽快,可是也没有办法,儿子大了,他拗不过去,也只能任由儿子派人来保护他,但是心里面却不以为然得厉害。

他曾经为大秦打下了一郡之地。

是现在的一郡之地。

当年他策马逞威风的时候,这些家伙都还没出江湖呢。

当年大秦从五十一个郡,到现在七十二个郡,看似是多出了二十一个郡,可是郡和郡的大小可不一样,当年可是出了许多的波折和冲突。

灭国之战。

大秦生生吞下了五个国家,神武府府主王天策上奏于朝,建议将郡分小,以上合天罡地煞之势,下应洞天福地之数。

当年天策上将战功彪炳,锋芒之盛已经到了顶峰,何况这也是宣告于天的大事,群臣呼应,皇帝也没有拒绝,顺势就这样下了命令。

具体事宜,由神武府王天策亲自操刀。

和大秦原本诸多郡城相接的二十余个小郡直接被吸纳,而分小的都是原本的他国大郡,大者分成三个,小者甚至融合,数目只是微有变化,凑足了五十七个。

每一郡中大秦都分封臣子,郡丞,郡守,以及一品柱国将军。

封爵之盛,自古以来少有。

大秦扫荡诸国得来的国库顷刻间几乎见低,各国皇室秘藏更是十去七八,隐隐有传言是王天策功大欺君,要借封爵之机占据天下宝物,御史台谏官日日上诉。

借助着谏官身份,秘密弹劾王天策的卷宗据说要以木框来盛。

当年的皇帝,而今太上皇直接将这一筐谏书送到了天策府。

朝堂缄默。

却又有风言风语,暗中流窜,说道王天策之威风竟然如此,连皇上的奏章都要给送过去。

果然不愧为上将军。

然后又经历了什么,便无人能知道,只是之后一年,天下士林当中,王天策的名望瞬间跌至谷底。几乎每一日都有名气大得吓人的夫子先生们写出道德文章,把先前夸上天的天策上将骂得一文不值。

那人依旧懒得搭理。

而各大亡国之后的地方豪族为了在新的朝堂上能够站稳跟脚,为了那一件件在他们眼中有着特殊意义的皇室宝物,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彼此攻杀。

三年之后。

神武府早已经溃散,四散于天下,王天策身死,帝位变更,当今圣上以神武府主生前所献最后一计,以先前布置的暗子,将剩余郡县重新聚合,大秦从一百零八郡,变为七十二郡。

原本其余五国的世家大族,经过两次内耗,族中菁英十去七八,已掀不起什么风浪,堪称是绝户之计策,堂皇正大,却逼得那些世家大族不得不去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