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为啥不评?

西山省身为煤炭之乡,受到的冲击最大,那领导在ICU躺了一周之后,病情勉勉强强稳定下来,边将工作搬到了病房中来处理。

“省内的经济情况怎么样?目前是怎样一个状态?”

他的秘书回答,“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崩盘,不过不算太严重,已经勉强稳定住了。”

“那些煤矿都是什么反应?是不是都准备减产?原先绝大多数煤矿开采出来的煤都是供给火力发电站,现在冒出一个更便宜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来,煤炭市场首当其冲,现在是不是已经乱了?”

那秘书应道:“目前还没有,不过人心浮动得挺厉害。可控核聚变虽然是个劲敌,但目前国内只有一处核电站,连一省的供电量都满足不了,全国供电量的大头依旧在火力发电站上。今年,甚至是明年,我们的经济都不会下滑,但后年就说不准了,还得看国.家对于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扶持程度。”

西山省的领导心里定了定,吩咐说,“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我现在这样不方便外出,你替我去湘南省国防科大跑一趟,不管用什么法子,就是求,也一定得从国防科大求一份发展规划建议回来。另外,你记得去国防科大之前,先替我吩咐一些事情下去。”

那秘书将耳朵凑到了大领导身边,“领导,有什么吩咐,您尽管说就行。”

“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去,我们得相信苏娇杨给的建议,但自个儿心里也得有一杆秤。我们西山省的地理位置不是太好,山多水少,不比那些南边地带,但也得学学人家的经验。”

“之前我们太过于依赖煤炭行业了,现在煤炭行业几乎是要肉眼可见的败落,那我们就得及时扶持其它的行业,比如说轻工业、旅游业、农业、渔业……算了,我们省连几条像样的河都没有,渔业绝对发展不起来。”

“我就是举个例子,打个比方,我们得吸取这一次的经验教训,不能再在同一条河流里把鞋给踩湿了,明白不?”

那秘书连连点头,“明白明白。”

想了想,他又宽慰了这大领导几句,“领导,其实您也没必要太着急,那谢什么教授来着,他不是在电视里说了吗?煤炭不仅仅是能源,还是一种化工资源,只要我们科学利用,说不定这还是一次转机呢?”

那领导苦笑,“他就是说说安慰人的话,你还能当真了?煤炭化工又不是我们的长处,想要将煤炭化工发展起来,和扶持一个新的产业差不多。如果你实在想不明白,你就去看看咱们省每年的大头收入在什么地方,如果将煤炭给砍掉之后,我们的收入会缩水几成,看过这些之后,你心里肯定就明白了。”

————————————————

西山省领导晕在工作岗位上的事情并没有声张出去,不过大家都知道,可控核聚变一出,西山省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煤炭、石油、天然气,虽说这三者都会受到可控核聚变的冲击,但三者之间也是会有轻重之分的。

石油资源原先一直都依赖进口,后来石油工业部找到了苏娇杨这个‘抽油圣手’,生生将国内的产油量抬高了不知道多少倍,这才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再者,石油是战略资源,短期之内绝对不会被取代,而且石油的用处太多了,东边不亮西边亮,就算内燃机都从燃油机变成了电动机,还有整个化工市场等着石油的滋养。

天然气同样如此。

到头来,尴尬的只剩下煤炭。

煤炭也属于化工能源,但并不像石油,石油属于不可替代的化工能源,煤炭的替代品却有很多。

————————————————

可控核聚变实现突破之后没多久,石油工业部的人就找上了苏娇杨。

作为最先赏识苏娇杨的部门机关,石油工业部同苏娇杨的关系自然不用说,那人才刚进门,苏娇杨就给透了底,“石油工业部不用担心,石油市场不会受到冲击的,顶多是不同市场的配额稍微调整一下,仅此而已。”

那领导同苏娇杨合作了多年,知道苏娇杨‘说一不二’与‘从不说假话’的性子,当天就放了心。

“苏教授,国内评了这么多年院士,有不少研究员都爬上去了,按道理说,你头一年就该评上的,怎么一直没评?我之前还找科技部那边的老伙计打听过,他们说是你一直没有提交参评材料,他们也很难办。”

苏娇杨将沏好的茶端过来,摆手道:“那就是一个虚名,我不在乎。就算我没评上院士,那又怎么样,手头的项目从来没缺过,研究团队也是国内最厉害的。”

“这评了六年院士了,评上院士的研究员不少,可研究团队有我这么大的么?还有就是科研经费,我觉得我们国重的科研经费算是全国第一了吧。”

“科技部从没有把国重同那些高校放到一起比较过,不过我心里大致有个数,清大所有院系的科研经费加起来摞到一块儿,也比不上我们国重这边的研究经费,清大那边可是有好几个院士团队呢……再说了,我这张面子也不差,只要是学术圈内,甭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会被人落了脸面,不用在乎那点虚名。”

————————————————

有些话是不适宜说出口的,比如那核工业研究所的谢荣成教授,他是可控核聚变的第二功臣,前五年一直没有参评,那是因为可控核聚变迟迟未能突破,他不好意思参评,今年他肯定要参评的,到时候他就是核工程领域的第一个院士,可核工程这个研究圈子的人谁不知道,谢荣成教授也是跟着苏娇杨做项目的,苏娇杨才是可控核聚变的第一功臣?

还有头一年就评上院士的唐玉环教授,她因为设计了‘超级列车’并保持每半年一次巅.峰提速的成绩而拿下了首轮院士的荣誉,现在不还在国重里兢兢业业地搞研究吗?

苏娇杨听说过,有很多高校来挖唐玉环教授,只要唐玉环教授去,绝对是最顶尖的福利,可唐玉环教授却没有动心,依旧稳稳地待在国重里面,继续深入研究。

唐玉环教授为什么这么做?

为的是国重的大环境。

在国重搞研究的好处太多了,科研绩效这种一般研究员关注的问题,到了唐玉环教授这个境界,都是次要的,她看重的是自己站立的平台,以及这个平台上享有的资源配置。

手头的‘超级列车’项目还未接近尾声,唐玉环教授就从苏娇杨口中得知了‘深空轨道交通’的立项计划。

唐玉环教授心里清楚,如果是她亲自出马,这个‘深空轨道交通’项目一定拿不下来,但如果是苏娇杨出马的话,如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