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痛并快乐!

像唐书环教授这种几乎将大半辈子都贡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的人,她们才不会管杂事琐事。

甭管外面是天崩了还是地震了,只要不影响到她的科学研究,她都懒得操那闲心。

听苏娇杨说科研经费不会受影响,唐书环教授心中绷紧的弦立马就松了,她问苏娇杨,“你有空没?我听说课题一那边的项目推进程度已经过半了,我们课题四的研究速度也不慢,大致有了一个想法,要不咱开个会?”

“行,十分钟后,大会议室见。”

*

哪能用得了十分钟,唐书环教授回办公室内一喊人,整个课题四的人马就都出动了。

唐书环教授当年在德意志学习进修的时候,深受日耳曼民族的严谨作风影响,笔杆子上的工夫出神入化,她们团队展现出来的图件据说都是她亲手绘制的,理由是嫌弃别人画的不好……

真是一个有脾气还有追求的老太太。

苏娇杨看了看唐书环教授画的图,心服口服,不过站在项目长的角度上,她还是提了一些问题出来。

“唐教授,我之前了解过一些铁路方面的前沿研究,也大概有一些构想,看了你们的设计之后,就勉强挑一点东西出来说,希望不会犯外行指点内行的忌讳。如果我哪儿说错了,你们直接提出来就成。”

“首先,我需要提出一个设计形式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我们要设计的铁路是需要打破原有界限的,所以我不太建议你们沿用原先的设计方案,在原先的设计方案上进行小修小补。”

“我当初在国防部汇报的材料给你们看过,我有用数学的方法预估过那种设计的极限,是时速一百六十千米,换言之,在原先那种设计方案上做的话,结果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你们的思路很好,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但距离我想要的成果,其实还差那么一点点。”

“我想要的高速铁路以及高速列车,不是说单纯地将现有的火车提速,所以我们要进行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发动机上做文章。我想要的,是与日本新干线铁路相类似,但性能要远远超过日本新干线的高速铁路以及高速列车。”

“如果仅仅是应用于民用领域,那我们可以采用‘国外引进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路线,但我们这个项目是国防部的,为了确保所有技术的安全性,我们需要精确到毫厘。”

“唐教授,你应当知道,目钱国际上关于高速列车的分类有三种,动力集中式电力摆式、四轴准高速式以及交流传动动力分散式,我先画几幅图,您看一下,我想听听您的主管看法,更看好哪种高速列车。”

苏娇杨提笔就画。

她已经刷了数年《工业——复兴的摇篮》,绘画技能并不比唐书环教授差,甚至于说,她对于尺寸的把握、三维图件的绘制,要胜过唐书环教授好几筹。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唐书环教授一看苏娇杨画图,就知道苏娇杨是不是真懂高速铁路技术以及高速列车技术。

苏娇杨边画边说,“我们要将火车速度提升三倍,相应的,火车控制系统、牵引制动系统、车体外型、系统集成等都要火车速度的翻倍提升而做出质的改变。”

“首先,是车型的设计。空气阻力是影响高速列车运行的最主要因素,出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考虑,我们设计的车头形状,必须是流线型,这里面有个细节需要注意,列车外表必须光滑,并且玻璃窗与外部完全齐平,稍微有一点设计不达标,空气动力型式就不是最优的。”

“其次,我们设计的火车必须拥有足够的加速力。众所周知,在火车告诉运行时,粘着系数会降低,因为我们设计的列车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火车行驶的粘着系数。”

“常用的提升粘着系数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提高轴重以达到动力集中的效果,其二是增加轴数以实现动力分散的目的。这两种方法完全不同,各有利弊,我不是很明白这方面,所以还需要唐教授来做决定。”

“最后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我们不仅得把火车的速度给提升上去,还得能让它自如的减速降速,不然车开起来了却停不下来,或者是停止减速不受控,那麻烦可就大了。我建议对所有的动轴实施制动,所有的从轴也必须安装制动装置。”

“电力制动、盘形制动、车轮踏面制动、涡流钢轨制动,这四种制动装置,什么合适用什么,不过这四种制动装置都必须研发出来,到时候我们需要根据高速铁路路段的地形特征以及所需速度来甄别确定最终方案。”

唐书环教授不停地点头,等苏娇杨将全部图都画完,她回答了苏娇杨之前的疑惑。

“苏老师,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那个关于‘动力集中与动力分散二选一’的问题,这个不用考虑,我们能且只能采用动力分散的方法来提升粘着系数。”

苏娇杨疑惑,“为什么?据我所知,动力集中的成本更便宜一些。”

唐书环教授笑着用手比划,“没想到苏老师你连成本都考虑进去了,看得出来,你对轨道交通领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动力集中的成本虽然低一些,但轴重过大会增加对线路的破坏作用,列车的报废速度更快,同修轨道以及换新列车的钱比起来,应用动力集中而省下的那点钱算什么?”

苏娇杨在脑子里飞快地算了一笔账,果然如此,当下就冲唐书环教授竖起了大拇指,“唐教授果然是专家,一语道破关键之处。只是不知道这列车的设计,唐教授有没有信心带领团队按时完成?”

唐书环教授指了一下苏娇杨画在黑板上的那些图,笑着说,“你都把话说得那么明白,把图画的这么明白了,我就算再没有信心,现在也变得信心满满了。”

“苏主任你放心,一年之内,我们研究组绝对能够完成新式列车全列的设计,不管是列车内部的装饰还是列车的外表,亦或者是列车的动力核心,除去由课题五负责的系统集成之外,车控制系统、牵引制动系统、车体外型,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从‘苏老师’到‘苏主任’,虽然仅仅是称呼上的一个小改变,却不难看出,在唐书环教授心里,苏娇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科研经费充裕的学者了,她还是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科研带头人。

一个研究数学出身的人,能够将轨道交通的现状研究得这么透彻,唐书环教授是真的服气。

等苏娇杨走了之后,唐书环教授还同她手下的那些研究员说,“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这苏主任搞应用数学出身,转去研究石油工程的时候,能拿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转去研究经济学的时候,能在困扰经济学界大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学中取得突破,不知为何,突然转来研究轨道交通,我本以为她就算准备的再充分,那也就是一个比半吊子稍微强点的水平,没想到……啧啧,看看人家画的这图,你们这些跟着我做了好几年研究的人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