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拉起生产线(第2/2页)

崔家为何晚进京——这连消息灵通的老郡主都打听不到,何况旁人。

于是大家胡乱猜测了一番作罢,有的猜是那个傻哔败家子惹了祸,全家留下擦屁股耽误了行程,有的说怕是崔家的小姐生了病耽搁了。

八卦完了,老郡主将眼睛乜斜着打量瑶光,笑了一声,“也难怪那糊涂行子要调戏你,你们看看……”

瑶光原以为老郡主会称赞她美貌,都做好羞怯谦虚的准备了,不料,她师父说:“就你俩穿的这破布衣,还骑着个驴子,连个从人都没!啧,一看就是没钱没势的,谁还忌惮你?啧啧。”说完还以眼神鄙视之。

瑶光只得尴尬地笑。她和薛娘子所穿这两身箭袖原是她设计并亲手做的,借鉴了忘了哪个仙侠偶像剧里某门派的道袍改良的,穿上不减仙气,行动更方便。

她本来还挺得意呢,没想到在老郡主眼中是“破布衣”。

仔细一想,老郡主所言未尝没有道理。先敬罗衣后敬人,古今如此。不然为什么有人打破头也要一只Birkin包呢?你穿着白T牛仔裤,背个birkin立即是平易近人,同样的衣服你试试背个帆布袋看。

于是她虚心对师父拜了拜,“徒儿受教。给师父丢脸了。”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行吧,咱今后就算骑驴也得背后插着一个大旗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夜露死苦”,或者干脆一边儿一个旗子写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老郡主见她服软,满意了,笑着说:“我知道你是想穿得轻便,棉布又比丝绸耐穿些,骑驴子也是为了上下山路行动迅速,我年轻时也这么穿过的,也骑过驴子!我给你看看我年轻时的布衣是怎么样的,你心思灵巧,自己一琢磨,保管做出来的新衣比我的好得多!又轻便耐用,又不失华贵。”说着便叫清芷,“去开了我的库房,在庆嘉十五年的那些箱笼里找找我的旧衣,还有我当年骑驴用的一套辔头、雕鞍、鞭子什么的,也找出来给她。”

清芷取了钥匙去了,大约半个小时回来,果然取来几套布衣,还有套小巧的辔头和马鞍,呃,驴鞍。

瑶光一看,忙笑道:“今日可是开眼了!”虽然想来老郡主已有几十年没用了,但这套马具(驴具)显然有定期保养,皮革光泽滋润,上面的金属件全是白铜所做,敲出花纹,镶嵌着绿豆大小的绿松石和红玛瑙攒花,尤其是雕鞍,皮革上雕花镂刻,镂槽中漆金。驴子的身量比骏马小不少,这辔头雕鞍显然是高级定制品,专为骑驴所制。

再看那几身衣裙,乖乖,更是不得了。材质有的是类似现代宝格丽经典战壕风衣的棉布,有的是葛、麻、棉等与丝、毛的混纺织物,乍看平平无奇,仔细一看,袖口襟口等与肌肤接触之处全用丝绒锦缎包边,有些镶着斓边,其中织金,腰带更是用了盘金绣等不得高级绣娘手工做不得的绣艺,真正是“低调奢华”。为什么说是低调的奢华呢?因为这些衣服所用的每一寸布料,包括包边,一看就知道全是定制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这可让我怎么“自己一琢磨,做出更好的”啊?瑶光懵。

老郡主等人又给她出主意,让她把自己库存的那些个宫中御用的布料都拿出来,挑一些配合棉布使用。

众人热热闹闹说笑了一会儿,一起吃了晚饭才散。

渤海侯崔家始终没有派人来上门致歉,老郡主和瑶光过了几天也把这事儿给忘了——这个时候,灵慧祠上下齐心,都憋着一口气要在中元节大卖点心呢!谁还记得这事儿啊。

按老郡主的想法,最好是能销售额比肩太清宫!哼哼,到时候看你周德纯面子往哪儿放。不过,她怕给大家太大压力,没敢说出来,只将灵慧祠所雇佣的侍女们重新分配活计,使每一天都能随时拨出八个人应急,如果点心店人手不齐就去打下手。退思居诸人的后勤也有专人负责,一日三餐都在她这儿吃,好让她们专心打理生意。

人手齐备,各色食材也齐全了,后勤也有保障了,瑶光每天早上带了吴嬷嬷、竹叶两名技术骨干,到漱玉街给新帮工们进行培训。先让新员工们熟悉卫生标准。怎么洗手,什么时候洗手,垃圾如何处理,全得教会了才能进厨房。

接着,瑶光将员工们分成几组,一组三到四人,每组只负责一道工序,一组负责做黄油、奶酪,一组负责和面,一组负责烘烤,一组负责包装,等中元节热卖开始,还会有一组负责将包好的点心从漱玉街运到瑞莲坊,每组每天抽调一个人共同负责后勤。最重要的一组,当然是售货组。这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首先得会算数,其次,得在人前不怯场。

好不容易又挑出了几个,凑成两组,多宝金桂带两个在漱玉街,秦婆子和竹叶领着两个到瑞莲坊。

为了迎接中元节销售高峰,瑶光还特地定做了两个“岛台”放在后院厨房里。

岛台是个可供八人两两相对使用的大桌子,岛台之上再在屋顶悬下来一个长方木架子,上面钉上挂钩,便能挂各式用具了,工人们坐在高脚方凳上,就能在岛台上运作生产线了。

到了七月十日,山下的戏台、彩棚就已陆陆续续搭起来了,太清宫山门以上更是装饰得十分隆重,乐府舞伎在祭祀时献舞的舞台也高高垒起,周围钉了好些插彩旗、绣幡的竹竿。挑担推车的小商小贩更是早就来了——他们得先来占位置。接下来七八天生意好不好,全看位置了。

不过对于这些热闹的事,瑶光等人一无所知,也不关心。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在为中元节点心大卖做准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