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个变化(第2/3页)

倒是唐妙看的挺豁达的,走就走,不算什么了不得的。

她唐妙虽然才二十多岁,但是什么没经历过呢!

不过,她倒是不想让人存心算计了自己家。

她暗戳戳的跟姜城说:“不如,我们自觉点?”

姜城没懂。

唐妙蔫坏儿:“你去找顾大叔啊,看看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是顾大叔推荐的人选,镇里一定不会拒绝的。嘿嘿!管他哪个厂长想塞人,都让他鸡飞蛋打。”

姜城笑了出来,他揉揉唐妙的头,柔和的看她,说:“那么你还在这儿……”

还没说完就被唐妙打断,她说:“我带着孩子回家住,你留下,不过你也不许住在这儿!”

姜城:“哎?”

唐妙气势汹汹的:“你一个男人住在这儿,我这当媳妇儿的能放心吗?总之你不许住在这儿!顾大叔认识的人肯定是年纪大的,那么打更这种事儿就交给他啊!咱们买一个二手的自行车,你可以早晚往返。”

她掰手指说:“我算过了,骑自行车,骑得快一点一个来小时,你一个大男人,难道还怕吃苦?”

唐妙大眼睛瞪的大大的,这个时候,姜城越发的觉得,他们家小棠棠长得像唐妙。

母女俩都是一个样儿。

他说:“那有啥不成的?等我明早就去找顾大叔,不知道顾大叔有没有合适人选。”

唐妙:“就算没有,顾大叔也有朋友的朋友吧?总之,就不让他们得逞!”

姜城笑着捏了捏唐妙的鼻子,唐妙挥开他的手。

她说:“我不在镇里,你可给我老实点,要是不老实,哼,你自己想想下场。”

姜城看她凶巴巴警告人的样子,觉得她好可爱啊!

他举手:“向唐妙同志保证,姜城一定管好自己。”

小棠棠翻个身,一脚踹在当爹的身上,她睡得特别好,小脸蛋儿上都有汗珠儿了。姜城认真:“我觉得,小棠棠的睡相,真的差到极点了。有点像你!”

唐妙:“像你!”

两个人都力图证明,他们家这小娃娃不好的地方,肯定是像对方。

那是,一定的啊!

第二天,姜城主动去找了顾大叔,顾大叔原本以为,姜城是想找他帮忙。没想到,帮忙还真是帮忙,但是此帮忙非彼帮忙。他听着姜城一通分析,吹胡子瞪眼睛:“我不说让你们走,谁也赶不走你们!”

姜城倒是笑着说:“其实不必的,大叔您也知道,我们户口不在这边,又不是正式员工,我们本身也没有粮食。现在还没有人跟我们开口,我们主动提,都是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儿吧?”

顾大叔看了一眼姜城,说:“你个贼小子。想好了?”

姜城点头:“想好了。”

顾大叔沉吟了一下,说:“还真有这么个人,是我儿子原来一个连战友的父亲,他儿子不在了,女儿出嫁了,五十来岁一个人生活,过的不是很好,如果安排在这边打更,帮着打扫什么的,我相信他也愿意。”

姜城一听立刻说:“这种情况,那自然是最好,总归是工作给了有需要的人。”

顾大叔:“但是他来住,那你们就不能住这儿了哈,不过要是你要是留下来,凑一凑也行。”

姜城:“不凑合,我打算买个二手的自行车,每天来回了!”

顾大叔看他,姜城笑:“大叔,我和我媳妇儿都年轻呢。”

一切,尽在不言中啦!

您也年轻过啊!

顾大叔:“你就是个混小子。”

他指指自己放在院子里的自行车:“五十块钱,你拿走吧。”

姜城噗嗤一声喷了,他接连推拒:“那我可不能要。”

顾大叔:“拿着吧!我平时也用不上。”

姜城正色:“大叔,我不能占您这个便宜,自行车都得快三百了,而且还得要票。我五十拿走您八成新的自行车?我怎么那么缺德。”

“你小子怎么就那么爱计较这些小事儿?让你拿着就拿着!”

“对。你拿着!省的他骑自行车四下乱窜,一把年纪了也不注意安全!再说,我们真用不上!”顾婶子也开口了。

他们还一直吃着姜城总家里拿来的东西呢!山货也不少呢!人家也从来不提什么钱啊!

三个人互相推脱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姜城最后是狼狈逃窜的回了家。

不过姜城是逃窜了,顾老爷子倔劲儿倒是上来了,直接把自己推过来了。扔在姜城家后院儿了!

姜城:“……”

唐妙:“那就听他老人家的吧。反正又不是我们两个人都走,你还在这儿呢!有的是来往的机会。”

就像是他们送小狼和小棠棠一些饼干麦乳精,唐妙每次从老家回来,也都会给他们捎一些东西。偶尔做了好吃的也是从不藏着掖着的。

虽说这个自行车是太贵重,但是唐妙心中就是隐隐有一种感觉,自己不是还不上这个人情的。

大抵是唐妙太过自信,姜城到底是五十块换来了这个自行车。

说实在的,他们夫妻都有点汗颜。

顾老爷子这边跟姜城敲定了,那边儿就去公社找人了。这事儿几乎没有什么为难的就办了下来。不过姜城也有自己的心思,她和唐妙在这边干了接近三个月,家里人都没有过来看过!

至于说电影,更是一次都没有来看过。

自然,他们也是看过电影的,不过看的却是那种几个村露天场子放的老电影。这样正八经的电影院,那是没有的。正好趁着他们还住在这里,姜城打算薅一次羊毛。

对于这样的事儿,顾老爷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就这样,老姜家从老到小,一大家子借了驴车,雄赳赳气昂昂的往镇里赶了!

姜老憨一直都想来儿子这边看一看,但是村里也是有活儿的,一来二去,就拖到了现在。倒是没想到,这临了了,儿子倒是没忘了他的心思,驴车勉强停进了后院儿。

姜城带着一大家子四下看了看,要说这地方,真是顶顶不错,有这么一个窝,也是好的。’

不过若说让姜老大姜老二他们来,他们又不愿意了,仔细想想就知道啊,这么点小地方,而且就像弟弟说的,临时工还没个供应粮,很吃亏的!

人不聪明,就得多听聪明人说话。

老姜家两个大哥是深深的记住了他们老娘的这句话的!

他们家,顶顶聪明的就是老娘,再接下里就是老三了。

老三都这么说,那就没错儿了。

几个大人偶尔还是回来镇上的,虽然也是好奇,但是倒还是绷得住。

但是,几个小家伙儿就不同了。

几个小家伙儿要么很少来,要么只来那么一两次,唯一来的多的小猫也只会去卫生院,几个小孩儿都格外的拘束,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眼神儿更是飘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