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六零再续前缘(09)(第2/3页)

回城依然只有他自己,孩子们留在长青村,有两个孩子在老家,家里的老父老母更欢喜。

风越大,沈清和越镇定自若。

大风已起,他也做不了什么,无非是随波逐流,暗地里帮一些小忙,前提是他不暴露自己。

无论风多大,市府食堂还有后勤部门没有受到任何冲击。

跨过年,六月后勤部的鲁科长出事,生了重病,上面不知道咋滴,让沈清和代理鲁科长的职务。

据婷婷分析,是因为他每年秋猎做的贡献。沈清和有些不信,但是他依然接过担子,接受了。

从年后沈清和就带了一位徒弟,跟着他学习,沈清和离开小食堂,就由徒弟接手小食堂的工作。

从厨子到后勤科长,沈清和还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不知道,是他的学历给他加了分,高中学历在后勤部门也不是大白菜。

如今沈清和的自由时间比较多,管理后勤部门,手上就有一部分的采购权。

短暂升官的沈清和,没忘记怎么用手中的粮食倒换,利用机会学会了开卡车。会开卡车以后,他倒换粮食就方便许多。

很多单位都有悄咪咪换购物资的情况,他们市府没有自己的出产,所有的物资全靠购买。

他要换物资,也是不容易的,前后利用市府的资源,购进容易购买的物资,再换,换来换去,自己中间再做手脚,就能换取到市府需要的粮食,油,盐,办公用品等等。

八月,鲁科长提前退休,他还年轻,五十不到,没办法,身体很差只能提前退休,他儿子接班进了市府的后勤部门做干事。

九月,沈清和正式升任科长。他依然还是中午在食堂吃饭,排队打饭时,常师傅,张师傅还有其余的食堂同事的手抖功,都不会针对他。

“沈科长,吃什么菜?”

“张师傅看着打呗,不要荤菜,素菜就行。”

“沈科长比还像以前一样舍不得,吃点好的呀。”

“不行,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多了,哪敢多花。”

“勤俭节约是美德。”

“对!”

沈清和节约是众所周知的,也不需要再多说。

沈清和兢兢业业在后勤部门一干就是多年,一直到一九八六年。

一九八六年初,年满五十岁的沈清和在年初已经退休,两个孩子恢复高考以后考上大学,已经留在京城工作。

一儿一女各自成家,另一半也和他们一样考上京城的大学,如今大学毕业,在他的帮助下早早的在京城买房定居下来,孩子们也早早的接了过去。

沈清和一身轻松,退休后的他,也不能闲着,家里的老父老母有三个姐姐。

做厨子已经做腻,他打算换一个行业,办好去港岛城的一切手续,在港岛先打工,然后利用工作中的机会去到国外,去国前后两个月的时间。

回来的时候,沈清和带着大笔的外汇,回到国内。随行的还有海量的古董字画,全是那年在山里发现的,给自家的孩子留了一些,大部分将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让年轻一代透过文物,去了解自己国家过去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别以后只知道崇洋媚外。

这些东西他带走也没有什么意义,留在本时空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为此,他在国外就提前和使馆打过招呼,至于东西的来源,他只说是有缘人相赠,他留取钱财和少量的古董字画。

也许有人调查过他在国外的行动轨迹,可是他知道他们调查也调查不出来什么,无所谓。

辞掉在港岛的工作,回到京城。孩子们在京城,他也打算和孩子们在一起。

自己办厂,他打算开办一家制造精密机械的厂,这些都是未来二十年的黄金产业之一。

一些小的国营厂,集体制的小厂,陆续破产,陆续衰败。

沈清和选了一家机械厂,还有与之相连的厂,已经经营不下去了,都在破产的边缘。

他没有侵吞国有资产的想法,走正规程序,一步步的稳妥的来。

收购以后,员工的安排也是政府关切的,沈清和做出合理的安排。

半年以后,提前订购回来的机器,已经装在车间。工人们开始上班,忙碌起来。

两个大厂区打通,有一半地方被划为以后的住宅区,是沈清和打算建福利房的地方。

一半的地方是厂区,过些年还得拆迁推倒重建。

沈氏集团的前身,就这么成立了。

“爸,怎么想的要办厂?”沈婷婷不明白爸爸的想法,既然退休了好好休息就是,干嘛劳心劳力的赚钱,她知道爸爸不是想赚很多的钱。

“没事做,就是想做点事。”沈清和也是想做点事,以前做的事,多少受形势影响,放不开手脚。

“您喜欢就好,别太累着自己。”沈婷婷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有了一对儿女,只是在她心里爸爸还是最重要的。

“不会,在单位上班感觉咋样?”

闺女在招商局,儿子是政府部门,兄妹俩单位都不错。

“还行,我还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和同事们也相处的不错。”

“那就好,你们好好工作,家里的事情不用担心。”

沈清和悄然发展自己的事业,每年把父母接到京城住上几个月,其余的时间都是住在长青村,家里的旧房子在沈清和提休之前,也翻盖好。

一层的两进四合院,左右还有跨院,别看一楼,别后世的别墅都盖的好,只是别人看不出来,沈清和在底下弄的防潮东西,比百年之后的还先进。

家里装修是他一个人弄的,怎么弄的大家伙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装修的挺好,和当下的一些装修风格完全不一样,好看,舒服,温馨。

世纪之交,两位老人活到世纪之交,才闭上眼睛,家里的晚辈济济一堂,两人老人时隔一个小时,前后闭上眼睛,离开人世,他们见到光明,充满爱的新社会,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的新社会。

沈清和的任务也完成了,只是他还奋战在开疆扩土中,沈氏集团正蓬勃发展,他抽调一部分资金投资在互联网行业,几个看好的行业,他都大笔投资,国内国外的投资都有。

沈氏集团的制造的精密机器,已经享誉全球,不再是某几个国家独享这块蛋糕。这个世界留下他深深的印记。

*

老秀才的心愿

春天的早晨,清风徐来,金阳倾洒而下,小草迎风摇摆,黄色的小花舒展着开来。

原本该有个好心情,可是秋山村的老沈家,心情阴霾,就像寒冬的大雪,老沈家的顶梁柱:沈清和。如今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从镇上医馆请来的魏大夫也摇摆头说让家里准备后事。

沈家的孝子贤孙们愁眉不展,老爷子是沈家的定海神针,是沈氏一族分支的族长,可不能出事。